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分析

王素梅李雪飞黄瑞茶李双玲刘术云曹志平

王素梅李雪飞黄瑞茶李双玲刘术云曹志平李文霞李敬华何立花

(任丘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北任丘06255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腹泻病患儿12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止泻时间、病程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止泻时间明显缩短病程,治愈率高且副作用小。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经皮给药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23-02

腹泻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尽管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腹泻的认识不断深入,腹泻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全球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仍不能忽视[1],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患腹泻3次/人[2]。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传统多采用口服药物加输液治疗,小儿不易接受。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经皮导入方法辅佐治疗小儿腹泻,显效明显,缩短病程,治愈率高且副作用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个月—2岁40例、2岁—3岁2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个月—2岁38例、2岁—3岁22例。病程均在3天内,临床表现为黄色或黄绿色稀便,大便性状多成蛋花样或水样便,带有奶瓣;大便镜检多为正常或有脂肪球,少数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4—8次/d,两组病情轻重、年龄、体重、腹泻次数、患病时间、无先天性代谢性及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经统计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口服补液盐(轻度脱水)、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补锌、合理应用抗生素、静脉补液(中重度脱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另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采用随机贴片一块置于神厥穴(肚脐),另一块置于关元穴,强度6-8mA时间为30分钟,1次/天,3天为一疗程。

1.3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后粪便性状明显好转,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72小时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治疗组显效44例(73.3%),有效13例(21.7%),无效3例(5.0%),总有效率为9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4例(40.0%),无效21例(35.0%)总有效率为65.0%。治疗后止泻时间:治疗组(38.7±12.5)h对照组为(53.6±14.7)h。两组比较x?=12.99>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时一组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1岁儿童发病率50.0%[3]。腹泻病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患儿腹泻、呕吐频繁,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病程延长,家长焦虑不安。目前虽有诸多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儿因病情不能及时控制而转为慢性腹泻。经皮给药技术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的第三条给药途径,国外有报道经皮电刺激治疗便秘的短期及远期疗效均可[4]。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其作用原理为皮肤在脉冲电流导入过程中,电压可以改变皮肤成分的分布排列,从而使皮肤渗透性发生变化,肽类和蛋白质分子渗透增加,另外脉冲电流导入对非电解质药物渗透也有促进作用。贴片主要成分当归、白芍、丁香、白果、乌梅、马齿苋、杭菊、及促进剂等。主要作用是消炎退热,收敛止泻。腹泻治疗仪辅助应用明显提高小儿腹泻治愈率,缩短疗程。由于药物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用口服给药而导致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了血液浓度的峰谷变化,克服了传统单纯离子导入技术的时滞性和对药物成分高度选择性的缺点,渗透性高于单纯用药贴片透皮吸收[5-6]。

2010年我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在病毒性腹泻病原学、食物过敏的诊治、遗传代谢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微生态制剂的规范应用等方面有了进展[7]。近几年消化学组专家在治疗腹泻达成的共识[8-10]:口服低渗补液盐、继续喂养、避免进食过敏性食物、补锌、合理使用抗生素、微生态疗法、肠粘膜保护剂、抗分泌药物、补充维生素A、防止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和乳糖吸收不良、脱水较重则静脉输液,也提到了中医治疗,采用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及推拿等方法。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药经皮通过穴位刺激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67.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当然还需要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疗效,不断优化贴片的中药成分及渗透效果,汲取中医精华,减轻患儿痛苦,利用病情恢复。本次实践经皮给药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小儿腹泻的理想方法,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athaiJ,RajuB,BavdekarA.Chronicandpersistentdiarrheaininfantsandyoungchildren:statusstatement[J].IndianPediatr,2011,48(1):37-42.

[2]叶礼燕,聂晓晶.“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260-262.

[3]琚爱菊,姜美青.中药穴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83—884.

[4]LeanneCY,YeeIY,AnthonyG,etal.Long-termeffectsoftransabdominalelectricalstimulationintreatingchildrenwithslow-transitconstipation[J].JPediatrSurg,2011,46:2309-2312.

[5]刘艳,彭东艳,刘玉霞,等.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5.12(6)136—137.

[6]熊燕,余中方,凌婷,等.温脾散脐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7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72—73.

[7]许春娣,王歆琼.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5);329-332.

[8]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6.

[9]黄永坤,刘梅.儿童慢性难治性腹泻病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573-577.

[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中华儿科杂志,2012,50(9):68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