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审核模式与内部质量审核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创新审核模式与内部质量审核的有效性研究

李迪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质量审核存在的审核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审核方法没有摆脱按部门、按要素方式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强企业内部质量审核有效性的途径:领导加强重视,重塑审核员队伍及应用PDCA循环与过程方法进行审核,提高审核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质量审核;有效性;持续改进

1质量审核有效性的涵义

内部质量审核是组织或以组织的名义对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它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提供信息,为组织建立了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和改进的机制,使组织的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性。其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其最终目的是帮助组织满足顾客要求,保持组织业绩健康发展。

2影响内部质量审核有效性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质量审核的逐步深入,常规性质量审核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内部质量审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审核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审核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审核工作的质量。目前企业审核人员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完整,缺少审核经验,在实施审核过程,对已发现问题敏感性差,不能追踪到一定的深度,发现的问题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入发现实质性或深层次问题。审核实践表明,审核人员素质、经验、专业能力的不足,都将影响审核整体的有效发挥。

2.2对内部审核重视不够

受审核部门对内部审核缺乏认知,认为查出问题影响本单位声誉。因而,对内部审核有抵触,不愿意配合或以生产交付为借口推迟或拒绝,致使审核时未能提供需要查阅的文件及相关记录。甚至个别人员拖延提供审核资料的时间或隐瞒实际情况。对于审核员提出的问题采取避重就轻、辩解和掩饰,严重影响审核发现问题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2.3内部审核与企业需求脱节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一般是根据上年度审核情况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等信息,进行分析编制年度审核计划。通常安排一次覆盖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并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开展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实施审核时,也是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而审核过程中对企业突发的较大质量问题、生产过程中产品异常波动关注程度或深度不够。然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产品的交付,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而采用常规审核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必须针对当前所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快速做出调整,与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相契合。

2.4整改审核问题浮于表面

受审核部门对审核提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防止问题再发生,是确保内部质量审核的有效性,以及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单位对审核问题原因分析时避重就轻,将原因简单化、个人化,对涉及跨部门的问题,则辩解并尽可能将责任脱推出去,致使部分审核问题的整改和纠正措施落实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彻底。

3增强内部审核有效性的途径

3.1加强领导重视,重塑审核员队伍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首当其冲的就是领导作用。企业中,领导重视,亲自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并给予内部审核大力支持,才能确保企业内部质量审核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3.1.1建设审核员梯队,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审核队伍

按审核员的能力分为高级审核员、审核员和见习审核员;按审核员资质和经历,审核员梯队中应有国家注册审核员、内部审核员和见习审核员;按审核员的行政管理,审核员梯队中要有专职审核员和兼职审核员。这样的审核队伍才是成长型的队伍,高级审核员是老师,可以对比其能力差的审核员传授经验;外部审核员可以将其参加外审时发现的其它企业好的做法带入企业内部,加快企业的改进和审核员队伍能力的提升;兼职审核员可以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专家、不同业务流程业务骨干,可以弥补专职审核员专业欠缺的问题,提高审核深度。

3.1.2注重外部培训与内部的实战交流,注重沟通艺术和心理培训

企业可采取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自有师资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对内审员实施审核技术的理论知识、实战能力进行提高培训,并对内审员注重生产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培训。通过外审,企业选派内审员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外审的培训学习,通过现场实习或外审的训练,提高审核员的能力,拓展思路、吸收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一种内部交流制度,促进审核员经常交流,互相提高,养成向有经验的审核员学习的习惯。当然,这些培训不应只限于在审核知识和技巧的培训,还要注重沟通艺术的培训和心理培训,以解决审核员沟通和心理问题。

3.1.3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审核员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审核员应正确认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审核更有效:a.管理行家。从系统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b.专业骨干。对企业的关键管理过程和产品有准确的认识,提出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建议。c.领导的参谋。内审员应能够与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从全局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做好领导的参谋。d.职工的朋友。审核员应帮助受审核者理顺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沟通和传递信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3.2应用PDCA循环与过程方法进行审核,提高审核有效性

3.2.1过程方法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过程方法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过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方法要体现增值、顾客导向。过程、过程的输出、下道过程、过程的输入。这样,一个一个的过程就组成了系统。利用这样的系统管理,得到的效率和效益都高。

3.2.2PDCA循环与过程方法审核

过程方法的流程如下:目标——策划——实施——测量与监视——改进。对于企业内部而言,识别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系统的应用,首先是企业质量体系建设者应做的工作。而内审员的任务是识别部门包括的过程有哪些,工作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哪个部门负责策划;哪些部门又负责实施;明确后针对过程确定审核思路,按PDCA方法展开审核,P: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确定?D:过程是否被实施和保持?C: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A:过程控制的效果是否持续改进?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应特别关注收集这方面的审核证据,这关系到过程有效性的评价。

应用过程方法审核时,审核员首先以“过程方法模式”以行业外人的身份识别企业的主过程,再以行业内人的身份识别主过程中的每一过程及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在企业的各个过程应用PDCA循环的审核思路,来准确判断过程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过程能力提供输入。

4结语

企业在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的基础上,增加围绕型号产品突发质量问题、产品异常波动开展的专项质量审核,能有效衡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和产品实现过程的稳定性。应当指出,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审核新方法,并使之日趋完善,对于提高质量审核有效性,实现内部质量审核增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内部审核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刘钢.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在审核中的运用[J].认证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