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孙艳廖秋莲陈然胡育军

孙艳廖秋莲陈然胡育军(湖南省娄底市康复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96-02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AD伴BPSD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7例,利培酮组35例,疗程8周,采用Cohen-Mansfield(CMAI)激越问卷和痴呆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总有效率86.5%,利培酮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喹硫平组EPS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AD伴发BPSD均有较好疗效,两者总体疗效、起效时间相当,而喹硫平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优于利培酮。

【关键词】喹硫平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是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约70%-90%的患者伴有妄想、幻觉、激越、攻击和吵闹等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ralanclPsychologivalSymptomsofdementia,BPSD)[1]。本文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喹硫平治疗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我院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为我院老年医疗呵护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24分[2];(3)痴呆病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8分[3];(4)性龄不限,年龄≤80岁;(5)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自杀倾向、精神病史及过敏体质者;(6)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试验的病例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2-79岁,平均(73.68±6.41),病程3-12年,平均(6.32±3.24);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74.82±5.46),病程3-13年,平均(5.86±6.32)。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清洗期为一周。试验组服喹硫平片(启维),首次剂量为2.5mg/d;对照组服利培酮片(维思通),首次剂量0.5mg/d,两组均根据病情变化及副反应按个体化原则滴定剂量,疗程8周,观察期间均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不使用抗胆碱药物,必要时减量或酌情辅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

疗效评定由2名经过一致性培训的主治医师采用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4]和BEHAVE-AD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进行盲法评定;以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后1、4、8周评定不良反应。以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CMAI和BEHAVE-AD的减分率判定疗效:减分率≥60%为显效,减分率≥30%为有效,减分率<30%为无效。

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6、8周末测血压、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血糖;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查脑电图及肝、肾功能。

全部数据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喹硫平组显效12例(32.5%),有效20例(54%),无效5例(13.5%),总有效率86.5%;利培酮组显效11例(31.4%),有效19例(54.3%),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CMAI和BEHAVE-A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末各时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1、2、4周评分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8周末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CMAI和BEHAVE-AD评分比较(x±s)

各时点组间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TESS量表及不良反应比较喹硫平组静坐不能8例、震颤5例、肌强直2例、流涎2例;利培酮组分别为14、12、7、5例。两组以上各项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厌食、肝功能轻度异常等,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D是一组原发性退行性不可逆的脑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及精神行为异常[4]。精神行为异常(BPSD)发生的具体原因不明,相关研究认为可能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损害、脑代谢改变、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5]。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BPSD的首选药物,利培酮对BPSD有可靠疗效,但锥体外系反应大,给老年患者的行动带来不便[6]。喹硫平是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具有多种中枢受体亲和作用,包括5-HT2、D1和D2受体,但对M受体无亲和力,也没有治疗意义的活性代谢产物,通过对5-HT能及DA能神经通路的平衡调控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7-8]。

本组资料显示,喹硫平和利培酮对BPSD疗效相当,但喹硫平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更优于利培酮,其EPS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其原因可能是喹硫平拮抗5-HT2A受体,使黑质一纹状体通路的5-HT能活性降低,从而逆转此通路的D2受体拮抗作用而降低EPS不良反应,另外,喹硫平作用于受体时,产生的作用介于激动和拮抗之间,作用于黑质一纹状体通路时不是完全拮抗D2受体,而利培酮仅有D2受体拮抗作用,故喹硫平EPS的发生率较低而镇静作用优于利培酮[7-8]。

综上所述,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BPSD是一种安全有效和耐受性较好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魏军,李虹万.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263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85-189.

[3]ReisbergB,AuerSR,MonferioIM.BehavioralPathologyinAlzheimer'sdisease(BEHAVE-AD)ratingscale[J].JInternationalPsychogeriatrivs,1996,8:301.

[4]候倩.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23):112.

[5]高之旭,盛建华.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症、病理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M].精神科临床新进展.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2-95.

[6]刘小琴,杨伟,李晓玲,等.利培酮治疗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696-1699.

[7]JeffreyA.lieberman.DopaminPartialAgonists:ANewClassofAntipsychotic[J].CNSDrugs,2004,18(4):251-267.

[8]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