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水痘突发疫情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一起水痘突发疫情的思考

洪嫣1方兴2

洪嫣1方兴2(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卫生院浙江金华321000)

【中图分类号】R3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050-02

【摘要】通过对辖区内学校水痘突发疫情的分析,正确认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的重要性,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严格开展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在校在园学生的免疫接种率,以科学防控传染性疾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水痘突发疫情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1案例简述

2008年4月中旬,金东区东孝街道某小学一班级共有7位学生先后发生水痘,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后得到确诊。接此疫情报告后的第一时间,东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立即派出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开展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调查,并指导学校师生做好消毒、防控工作。

经查实,最先发病的一位学生来自贵州山区,父母在东孝街道一个私企业内上班。该儿童在当地办理过预防接种证,但外出时没有随身携带,导致预防接种史无法核实和确认。该儿童自2006年3月随父母来到金东区东孝街道并就读于该小学。由于是中途转学,校方在入学时并未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且两年多来未接种过任何疫苗。调查结果说明该学生应为第一代病例,其他6名学生随后发病,综合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范围等因素判断为二代病例。7位学生全部实行居家隔离,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症治疗一周后全部康复返校学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2%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其有效的防控办法是接种水痘疫苗[2]。

2思考

2.1该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流动儿童父母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缺乏。这与他们的经济基础、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有些流动儿童的父母忙于打工赚钱,不愿意请假陪护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免疫规划的咨询、办证和接种服务。也很少有机会参加诸如现场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使得获取免疫规划知识的途径匮乏。

2.2入学时校方未严格开展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查验预防接种证这项工作流于形式,疏于管理,未严格掌握查验标准或不按卫生部门要求配合,导致“免疫空白”现象的出现[3]。暴露出学校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卫生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

2.3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管理整体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外来流动人员给城市和社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形成了新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起水痘突发疫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所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细心检查和诊治下,及时确诊并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没有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3建议

3.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为切实加强在校在园学生的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少年儿童疫苗免疫接种率,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建立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3]。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3.2提高认识,措施到位。建议托幼机构和学校成立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落实开展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3.3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水平。针对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因地制宜地探索有效宣传方法,注重实效,提高全社会参与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促进该制度的不断完善。

认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提高免疫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是传染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对保证在校在园学生的身体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信琪,党瑜华,夏冰等.大内科学[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651-656.

[2]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132-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第二章第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