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巧分层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中考数学复习巧分层次

王春娟

王春娟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266700

对于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中考前夕近两个月时间的总复习,是一件极伤脑筋的事情。首先,从范围上说,初中所有的代数、几何内容都应成为复习和训练的对象。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经过初中近三年的数学学习,无论是书本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习惯的培养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已具备相当强的分析与解题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而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都没有掌握。在统一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面对具备如此差异的学生,许多数学教师感到难以下手,无所适从,尤其是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必然导致课堂上大量的学生陪学、假学,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极低。

因此,我认为,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首先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类甚至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辅导和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从自身和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排其忧,解其难,学生肯定会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喜欢上数学课。

基于以上考虑,近年来,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中考前夕总复习阶段,开展了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核心的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定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数学是理科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较之其他学科,学生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达标的方式,针对性强,效果更显著。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差异,因能划类

教师根据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组,基础较差的学困生为A组,坐在教室的前面几排,便于课堂上集中补差。中等的学生为B组,坐在教室的中间几排。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为C组,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后面各放一张空课桌,并将黑板报中间空出一部分黑板(约占整块黑板的1/3板面),便于C组学生回头集中提优。当然这种划分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的,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学习潜能,填写申请表,教师适当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此后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组别不合适,也可随时申请调入别的组别。分组前,首先召开家长会及学生会,跟他们讲清我们的初衷及这样做的有利性,取得学生,尤其是家长的大力支持。这是保证因能划类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分层设标,分类指导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基础,将学生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教师针对A、B、C三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则在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与学目标的双向重叠。对A组同学采取“低起点,多角度,抓到位”的教学方式。复习目标的制定上,立足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法则与公式。对B组同学,则偏重于新旧知识的运用与综合。而对C组同学则强调起探究性。如在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时,我将A组目标定为“学会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讨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B组目标定为“学会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C组目标定为“在掌握上述两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三、当堂训练,分层达标

数学课堂复习,要以训练为主线,并体现出分层训练。我们的做法是:对A组学生追求复习、巩固与基本的运用。对B组同学追求巩固、应用与必要的尝试。而对C组学生则重点追求训练的综合性、探究性和提高性。在如何达成目标上,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A组的学生求实,B组求高,C组求活。

四、有分有合,共同提高

分层不分班,分层不分家。要保证数学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就应合理安排好时间,统筹兼顾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几年的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集中辅导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复习基础知识与概念时,采用集中辅导,然后安排B、C组同学完成相关的训练,对A组同学则讲清基础知识的注意事项、基本公式及定理的代入使用,并引导、启发、完成练习上A类题。教师则利用后面黑板对C组同学分类指导,提高讲析。这样讲练结合,分类指导,教师分身有术,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

2.学生互助与教师重点辅导相结合。要想使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答,去靠教师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一个A组学生自己与一个C组学生之间建立“一帮一”关系。每个C组学生负责一名特困生,课后帮助释疑、解惑,查看作业及练习的错误,并及时帮助差生订正。对于班里数学特差的一两个学生,由教师专门辅导。这样,师生联动,大幅度地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只要教师能尊重学生,立足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分层教学,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