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的十种脑病发病特征及病理变化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临床常见的十种脑病发病特征及病理变化特点

任晓东

任晓东(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136400)

【摘要】本文对临床上常见的十种脑病的发病特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特点进行了分类探讨,归纳总结了临床上容易引发各种脑病的常见病因和主要发病机理,提出了在临床上治疗脑病的5条基本原则。本文可供临床医生在工作实践中对各种脑病做出快速临床诊断和及时处置时参考。

【关键词】脑病;发病特征;病理变化

临床上常见的脑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脑病种类很多,引起的原因各异,所以在诊断及处置上也各不相同,一旦在临床上遇到脑病患者,应及时查清并排除引起脑病的病因,及时纠正病性理体征,才能确保患者的康复与安全。

归纳起来脑病有如下特点:多病因性;脑损伤的继发性;脑病变的弥漫性;有精神障碍的全脑病变症状;没有定位意义的神经系统体征;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现象但其生化成份往往正常等。正确认识和把握脑病的上述特征对于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各种常见脑病病因、发病特征、主要发病机理及引起脑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进行总结与探讨,仅供同行诸位临床上参考。

1高血压性脑病

这类脑病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所引发的急性、短暂性的大脑功能紊乱。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恶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和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情况。其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特点是脑水肿伴有多发性的脑小出血灶,在镜检可见小动脉坏死性动脉炎,多发性小梗塞病灶等病变。此类脑病还常伴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如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和颅内压增高(可达250~400毫米汞柱,是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等情况。

2动脉硬化性脑病

这种脑病的一般发病机理是,在脑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灶和粥样斑块处有大量的钙质沉着,至使脑动脉管腔内皮粗糙不平和狭窄,进而导致脑供血不全,出现大脑缺氧情况,造成脑组织软化、坏死以及引起病灶周围脑组织水肿。

3感染性脑病

在此类脑病的患者通常都发生了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痢疾等。由于病原体代谢产生的毒素的致病作用,使机体出现电解质的紊乱,高热,脱水和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引发脑部出现继发性和弥漫性损害,从而发生脑病。

4中毒性脑病

临床上很多外源性中毒因素导致机体中毒时,都可引起明显的脑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和内皮细胞改变,局部出现局限性血细胞外渗,脑白质出现小出血点,脑细胞氧化过程改变,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可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内脂肪沉积和基底神经节内游离脂肪沉积。

而内源性毒物引起的中毒,如临床上最多见的尿毒症时,由于肾脏不能排除氮类的代谢产物,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而继发脑病。在慢性尿毒症的病例,尸检时可发现在脑血管周围有脱髓鞘改变和坏死情况。

5代谢障碍性脑病

这类脑病多与糖类和蛋白质代谢障碍有关。如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糖尿病病例,由于患者限制饮食,导致通过食物摄入的维生素量减少,加之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加速脑动脉发生硬化,致使局部缺血、乏氧,结果因内源性毒素的原因而引起脑病。

当发生低血糖时,如人体内血糖低于50毫克%时,则脑组织就会发生严重的营养障碍或出现伴以发生脱髓鞘改变的脑病。

6缺氧性脑病

在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严重地损害了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同时也妨碍了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而引起乏氧和产生缺氧性毒物。缺氧性毒物最主要的破坏靶点是大脑组织细胞,重点是引起大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的苍白球的损害,因而出现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引起脑病的后遗症——帕金森氏综合症。

脑乏氧同时常伴有循环障碍,使血管的渗透性增加,继而引起脑水肿和颅压增高。由于严重缺氧致大血管内膜增生,可引起脑血管闭塞,出现血栓及神经组织细胞软化,并恶性循环继而出现脑病。二氧化碳中毒也可引起脑病。

7肝性脑病

临床上对于同时存在肝和脑损害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遗传因素所致的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既Wilson氏病);另一种是由于严重的肝病所引起的肝脑综合症或称为肝性脑病。因此,肝性脑病既包括严重肝病所致的急性或恶急性肝昏迷,亦包括慢性肝病所致的慢性肝昏迷。此病多在严重肝病症状基础上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亦有个别病例有精神、神经症状而无肝病表现。

肝性脑病发病的主要机理是,在肝脏受到损害时产生神经毒性物质,使脑细胞代谢障碍,脑细胞的氧化减少,加之机体出现生化代谢障碍,如血氧增多、胆红素和卟啉潴留,碱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如钾、钠、镁的减低)等而引起肝性脑病。

8药物性脑病

由于某些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使大脑组织和脊髓发生出血性病变或由于药物的过敏机理引起脑和脊髓发生脱髓鞘等改变,产生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各种局灶性系统体征等脑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通常能引起脑病的药物有氯丙嗪、苯妥英钠,抗结核病药物的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等。

另外,长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及氯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引起意识障碍等脑病。

在大量服用金刚胺、消炎痛或单氨氧化酶抑制药及异丙嗪、阿米替林等一些抗忧郁药时,也可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及脑病的表现。

再有大量应用激素,主要表现在儿童,如长期服用皮脂类固醇而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也可出现脑病表现。

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在应用利多卡因、吗啡、水合氯醛、利尿药以及其他一些治疗神经性疾病药物时也可出现临床上脑病的改变。还有在使用疫苗及抗血清类生物制品时,如百日咳疫苗或含百日咳疫苗的三、四联疫苗、破伤风、狂犬病、灰质炎、黄热病和麻疹疫苗都能引起脑脊髓炎。牛痘、流感和伤寒等疫苗可引起大脑白质的大小不等或以小血管为中心脱髓鞘改变,出现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伊红细胞为主。用于神经细胞增加和退行性变化,血管壁增厚与透明变性等变化而导致脑病。

9营养不良性脑病

营养不良性脑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族的缺乏,使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而产生髓磷脂变性,烟酸缺乏时使神经细胞纤维增生,染色质溶解。在魏尼克氏脑病(中脑脑病),于第三、四脑室底与大脑导水管有多发性点状出血,伴有视神经损害,腰穿时可见血性脑脊液。

常见的疾病有酒精慢性中毒、胃癌、慢性消化道疾病等,这些疾病主要表现是消化不良和巨细胞性贫血,其原因是由于以上病变造成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吸收障碍,而致神经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出现障碍而致脑病。

10外伤性脑病

外伤性脑病主要以外伤为诱因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在外伤作用下造成脑细胞的大量水肿及坏死。也有的是脑组织大面积挫伤,出现弥漫性脑组织水肿、坏死。

脑外伤引起的脑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是相当复杂而且具有连锁性反应,具有多项障碍,又有多项损伤,故受害的脑细胞不易修复。外伤性脑病的主要连锁反应是:大脑皮层动力障碍(超限抑制)→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出现脑水肿,脑干损伤表现为下视丘和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血管渗透性增强,所以临床上出现瞳孔忽大忽小等情况→营养代谢障碍:如水代谢障碍、乙酰胆碱蓄积、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出现神经细胞胶质细胞、间质细胞的营养障碍→胶质变性或蛛网膜炎等。由于外伤致出血压迫脑组织,如处理不及时可遗留后遗症。

总之,在临床上脑病为最常见和多发性疾病,临床诸科均可见到脑病的发生,但目前最常见的是以上10种情况。当然还有很多类型脑病,因临床上不常见故不做阐述。

在临床上一旦发现脑病,要认真检查,仔细查找致病的因素,只有检查判断明确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的脑病,才能有地放失的实施治疗措施,进而使患者减轻痛苦及早日康复。

在治疗脑病上主要原则有5条:①能量合剂的应用;②使用改善脑组织的药物;③给予改善脑部循环的药物;④采用提高大脑皮层张力、促进苏醒中国健康月刊ChinaHealthMonthly2011年6月6期医学综述·163·的疗法;⑤降低颅内压、清除脑水肿。由于在临床治疗脑水肿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上,每位医师都有自己的经验与办法,故笔者不再做赘述,但在治疗上需要强调的是,尽一切可能迅速查明原因,尽快排出病因,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康复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