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王鹏刘定安

王鹏刘定安

长沙市中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前路内固定组和后路内固定组各32例。前路内固定组采取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后路内固定组采取后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路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有效率71.88%,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内固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路内固定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固定治疗的方式用于后路内固定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前路内固定;后路内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1】,经常出现在跌倒损伤、交通事故或者是高处坠落伤的过程中,患者的生理功能出现严重损害,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胸腰段脊柱骨折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可能出现致残的后果。手术治疗是该病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前路内固定和后路内固定两种入路方式,临床中选择的入路方法不一样也会造成治疗结果的差异【2】。本文通过对64名患者分组对照研究,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伴随有剧烈的疼痛、行动受到限制。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前路内固定组和后路内固定组各32例。前路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46.8±3.7)岁;后路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46.2±3.9)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由患者侧前方腹膜后或者是胸膜外入路,进行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组织,将其骨折椎体切开,清理椎管当中的碎片,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再次撑开患者的椎体实施复位,将螺钉植入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后路内固定方法:患者同样采取侧卧位和全麻方式,以骨折椎体作为中心,在椎弓根中进行开口,依次暴露出患者的小关节突、横突以及骨折组织。在邻近骨折位置的椎弓根中置入螺钉,通过椎板检验、复位,安装钉杆之后固定,恢复椎体高度然后实时植骨,通过透视确认复位是否满意。

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变化和伤椎高度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疗效的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之后各种临床症状均消失,生命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疼痛程度得到缓解,骨折处的恢复情况良好,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增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疼痛得到减轻,骨折处组织的愈合情况良好,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效:通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具有明显的疼痛症状,骨折处组织的愈合情况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人数+有效患者人数)/总患者人数?100%。

1.3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差异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前路内固定组中共发生1例并发症患者,发生原因为感染,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率为3.13%;后路固定组中出现6例并发症患者,其中3例感染、2例钉松以及1例腰背疼痛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柱是连接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重要部位,是人的机体中最为重要的生理结构之一【3】。作为关节突由冠状面转为矢状面的重要连接点,非常容易发生骨折。一旦出现胸腰段脊柱骨折会对周围的组织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患者下肢瘫痪。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通过手术可以消除神经的压迫症状,恢复胸腰段脊椎的位置,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各项临床症状。

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疾病治疗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出血量少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等优点,但是实际的治疗效果一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完全将患者骨折位置的血肿和碎片清理干净,使用生理盐水及时进行冲洗,否则可能会出现感染,且手术治疗之后容易发生脱杆和断钉的现象,造成其他并发症如脊柱侧弯【4】。而前路内固定的方式可以直接对捕捉的脊柱进行矫正,在直视的状态下实施手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发生脱杆的可能性非常小,患者的脊柱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合适的固定位置能够分散脊柱的承受力,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但是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时间长、造成的创伤较大,还需要考虑到对脏器的保护,因而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5】。总而言之,相对于后路内固定手术而言,前路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的Cobb角改善情况更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2]魏劲松.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49-51.

[3]陆吉利,韦文,黄承夸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174-175.

[4]戴倩.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延边医学,2014,(25):92-93.

[5]胡红霞,陈伟红.前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