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抢救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新生儿窒息抢救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王怡袁迂

袁爱华(13970508836)王怡袁迂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邮编:336000

【摘要】目的: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降低围产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总结迅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总结出了一套完善而有效的抢救方案,并以此方案对1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结果:通过抢救使13例患儿恢复自主主呼吸、心跳加快大于100次、皮肤红润,且均未对患儿做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率达90%,且所有成活病例无1例因脑缺氧过久而出现中枢神经损伤等后遗症。结论:新生儿在发生窒息时应把握抢救的黄金时机,做到早判断、早评估,抢救时应灵活对症、有条不紊,且不能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抢救方式,从而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新生儿窒息是引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指胎儿娩出30秒后,仅有心跳而无自主呼吸或呼吸不完善,这是胎儿娩出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衰竭的综合表现,此类患儿若是抢救不及时就可能死亡。在抢救过程中,相关人员常因操作规程不规范、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失败后而被迫行气管插管,不但操作复杂,还会损伤新生儿的气管,引发其他并发症。为了规范和完善临床上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提高新生儿抢救成活率,同时降低新生儿在存活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现将我院14例窒息新生儿抢救的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近三年里,我院共接生婴儿1320例,其中剖腹产接生的新生儿36例,发生窒息2例,占5.6%;侧切胎头吸引接生的新生儿60例,发生窒息6例,占10%;臀牵引接生的新生儿58例,发生窒息4例,占6.9%;自然产的新生儿1166例,发生窒息2例,占0.2%。

1.2抢救流程分析

若是产妇有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体征,护士在其分娩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新生儿一旦发生窒息应及时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按A、B、C、D、E五个步骤依次进行。A:尽量吸尽呼吸道黏液。B:建立呼吸通道,增强肺部通气。C:保障其心搏输出量充足以维持正常血液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其中前三点最为重要,步骤A是流程的基础,步骤B是流程的关键,步骤C是流程的核心。待新生儿心肺复苏成功后,应对其进行保暖和监护。

2结果

2.1新生儿窒息分度情况(见表1)

14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样本中,I度窒息12例,II度窒息2例。

表1新生儿窒息分度

2.2新生儿阿氏评分法

临床上多采用阿氏评分法对新生儿进行评价(见表2),一般在新生儿出生1分钟后、5分钟后和10分钟后进行评分。每项体征的得分为0~2分,五项合计最高分为10分。轻度窒息为4~7分,经一般处置即可好转。重度窒息多不高于3分,需立即抢救。如新生儿出生5分钟后其评分仍低于6分,说明其神经系统受损严重。

表2新生儿阿氏评分法

3护理对策

3.1抢救准备

将棉被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床上,上置无菌巾一块,用少量卫生纸垫高棉被的一侧。胎儿娩出后立即剪断脐带,使其保持头高足低的仰卧位,且头部偏向一侧。而后擦干其体表的羊水和血迹,再用毛巾覆盖其身,为其保暖。

3.2建立呼吸通道

用较细的吸痰管吸尽其口腔、咽喉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要反复多次吸取。吸取时的负压通常应小于400千帕,且每次吸引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术者的动作要轻柔,将吸痰管自深部缓缓向上提拉,并且在提拉过程中捻转管体,以尽量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1]

3.3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使新生儿取头低足高位,轻拍其足底和臀背部,或用75%的酒精溶液涂抹其前胸,若是其仍无自主呼吸,应在保障其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气囊面罩辅助其呼吸,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同时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压力为1.5~2.0千帕,若通气有效可见其胸廓出现起伏。正常应在2秒内进行3次胸外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按压深度为躯干厚度的1/3。[2]

3.4纠正酸中毒

按医嘱给予其5%的碳酸氢钠溶液3~5毫升/千克体重和10%的葡萄糖溶液10毫升,药液应缓慢注入其脐静脉。

3.5加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

3.5.1保暖

在患儿的棉被外放置热水袋或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床上照射,时间不宜过长。

3.5.2吸氧

将鼻导管插入鼻腔,氧流量0.5升/分,重度窒息者在其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用90%~100%氧正压通气,每分钟40~60次,而后观察其胸廓起伏,随时调整输氧压力,防止其肺泡破裂。同时,在湿化瓶内加温开水,防止冷氧气刺激其鼻粘膜。待新生儿皮肤转红、恢复自主呼吸后应立即停止输氧,防止引发氧中毒。[3]

3.5.3药物治疗:发生窒息的患儿常伴有酸中毒。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可遵医嘱为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酸中毒,并使用甘露醇、维生素K和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和感染的发生。在用药时护士应注意监护,并及时撰写护理记录。

3.5.4维持营养:应遵医嘱通过静脉补液为患儿提供营养,推迟哺乳时间。

3.5.5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其出现恐慌心理。

4结论

通过总结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和护理流程使我们认识到,新生儿在发生窒息时应把握抢救的黄金时机,做到早判断、早评估,抢救时应灵活对症、有条不紊,且不能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抢救方式。由于此心肺复苏流程操作简洁、实用性强,故可大大降低抢救耗时,在提升窒息患儿存活率的同时避免患儿因脑缺氧过久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发后遗症。此外,由于本抢救方案未使用气管插管,故患儿不会因插管损伤气管出现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维英主编.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8.

[2]马汉跃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J].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3,3(8):96.

[3]徐惟诚总编.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