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定位学生的人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不要轻易定位学生的人生

王英

王英(山东省烟台二十二中264000)

内容提要:我们有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善于以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并据此对其前程妄下论断,学习好的便前程锦绣,学习差的便没啥出息。一个学生日后成就的高低、贡献的大小和他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并无必然联系。鼓励和点拨学生寻找并实现他们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才是是最好的教师。

关键词:学生人生价值定位

正文:点击“新浪读书”,看到了佐秉珊的“如何定位你的人生”,其中讲到了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座山上住着一个大师,某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大师:“师父,我人生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大师说便让小和尚到花园里去搬一块大石头,让他连续三天分别到菜市场、博物馆和古董店里去卖。大师特意嘱咐小和尚:“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手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把石头抱回来,师傅告诉你,你的人生的最大驾驶室什么。”结果,在菜市场有位家庭主妇要出20元要买回去压酸菜,有人要出200元买回去雕刻一尊神像,在古董店,有人出价2000元。从古董店回到山上后,大事抚摸着小和尚的头,说了如下的话:“孩子呀,你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可值20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却价值2000元!这就是你人生的最大价值。”

故事短小,也不惊心动魄,但却蕴含了深刻的育人理念于其中,那就是大师为弟子指明了其人生的最大价值,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为日后小和尚的生活和修炼植入了十足的底气儿,日后他若修成正果,大师当功不可没。

大师当为高僧,他拥有了超越我们一般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是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面对大师是否应该有所出动?我们有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善于以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并据此对其前程妄下定语,学习好的便认定其前程锦绣,学习差的便认为其永无出息。于是乎在对待差生和优生的态度上便青白眼分明,这点连我们的祖师爷孔圣人也未跳出藩篱,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便是典型的案例。

郑渊洁有句名言:“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话乍一听,似有偏激之嫌,细一琢磨,便觉得颇有道理。教师给学生的人生定位了,也就无意识之中缔造了一个真正的差生。

应试教育下,“差生”的低分数拖了班级的后腿,在教师看来,便一无是处,学习上被冷落,人格被践踏,他们是长在教室里的无人问津的狗尾巴草,教师的目光很少投向他们。多数是被冠以“顽劣”、“一辈子不会有出息”的恶评。实质上,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那些教师心目中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有特长,被老师认为顽劣的学生往往有闪光点,他们在某一方面表现的甚至更为优秀。有一句名言叫做: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中的差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看到长远,看到日后,要独具慧眼,看到并挖掘他们的特长,激活他们的闪光点。

学生时代,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学业成绩,也只能是代表了人生的一个阶段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好,不见得就是人才,反之亦然。有些“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门门功课全优,但由于他们死读书,谨小慎微,不见得能成大器。有些头脑灵活的孩子,儿时并不十分用功,成绩并不优异,倒是常常醉心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他们不受老师青睐,但他们富于创造精神,将来倒是可能大有作为的。华罗庚、苏步青、沈从文等诸多名人的成长历程也都一度曾做过“差生”,但他们反倒能成为科学大家、文学大家,这与他们遇到了独具慧眼的老师是不无关系的。教师要“不为分数遮望眼”,重智力开发,重能力培养,重视野的拓宽,让学生发现自我,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这实在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做法。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可随意成为大师的,但启发和点拨学生,让他们寻找并实现他们人生的最高价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我们要做的理当如此,而不是凭学生一时一地某个方面的表现,便对其妄下定论,随意给学生的人生定位,事实上也没有人赋予我们这个权力。

参考文献:

1、http://book.sina.com.cn2006年09月11日11:59新浪读书“如何定位你的人生”作者:佐秉珊

2、论语·公冶长篇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