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张含雷

张含雷(中国药科大学211198)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芩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醋制白芍、蜜炙甘草以及微波炮制黄芩后的黄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为85.0%(17/2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3d内的疼痛缓解率为95.0%(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5/20),P<0.05。结论:醋制白芍、蜜炙甘草及微波炮制黄芩可以提高对黄芩汤的止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炮制;黄芩汤;止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108-0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汤由黄芩、大枣、芍药、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中药加工炮制是中医药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以后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已有研究表明,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发挥与其炮制方法有着直接关系[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其中腹痛是其主要特征。为研究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现对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利用黄芩汤进行镇痛的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40例,均为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诊断标准,且经结肠镜检查确诊。排除恶性肿瘤、肠结核、慢性菌痢等疾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27.5±3.5)岁。病程3个月~15年,病情分级:轻度9例,中度26例,重度5例。临床表现为均有腹泻、脓血便、腹痛等症,腹痛以左下腹为主,腹泻<6次/d,有典型的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感。肠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易出血,其中8例合并多发性浅表溃疡,肠粘膜充血水肿11例,肠粘膜散在溃疡面17例,肠粘膜轻度糜烂1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病情分级、肠镜下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300mg/d,根据溃疡的严重程度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轻度者3~4g/d,重度者4~6g/d: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经过炮制的黄芩汤治疗,黄芩9g、大枣4枚、芍药9g、甘草3g,加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水煎2次,浓缩至150~200ml,合并2次滤液,浓缩成含生药200%的汤剂,1剂/d。⑵观察组:方剂组成与对照组相同,采用醋制白芍、蜜炙甘草以及微波炮制黄芩后的黄芩汤治疗,微波热力为40%,加热10min,加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水煎2次,浓缩至150~200ml,合并2次滤液,浓缩成含生药200%的汤剂,1剂/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3]⑴治愈标准根据纤维胃镜检查和临床表现分为:愈合:溃疡完全愈合,瘢痕形成,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好转:溃疡溃疡面积指数(溃疡长径)缩小50%以上,主要症状消失,但仍有明显炎症;无效:溃疡灶缩小在50%以下,自觉症状无改善。⑵溃疡疼痛的程度:0级:无疼;I级:疼痛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II级:疼痛明显,但尚能忍受,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III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疼痛缓解率:以疼痛消失或疼痛减轻至I级定为疼痛缓解,计算疼痛缓解率。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χ2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为85.0%(17/2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3d内的疼痛缓解率为95.0%(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5/20),P<0.05。见表2-1。

表2-1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炎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疼痛明显,中医药在镇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疗效。黄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用于热入气分,乳痈发背,湿热黄疸。黄芩苷含量微波炮制品>传统炒法>生品,本研究中采用微波炮制黄芩,其处理时间短,而且黄芩苷含量高。白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甙,对小鼠嘶叫、扭体、热板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采用醋制白芍,用米醋拌匀,文火加热,炒干,更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发挥。甘草有毒、祛痰、止痛、解痉之功,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蜜炙甘草,恰恰利用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醋制白芍、蜜炙甘草以及微波炮制黄芩后的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不经炮制的黄芩汤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炮制后的黄芩汤的镇痛效果明显较好,P<0.05。

综上所述,应当高度重视炮制与方剂的关系[3],醋制白芍、蜜炙甘草及微波炮制黄芩可以提高对黄芩汤的止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智聪,管红珍,郭宝丽.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J].中成药,2000,22(11):772-773.

[2]孟亚静.复方灌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5例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52(1):27-28.

[3]路利和,安占峰,路安和.浅述经方中药物炮制的重要性[J].2000,47:15-16.

[4]石春新,刘观庆.浅谈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2,(06)

[5]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8,(22)

[6]余林中;罗佳波;谭晓梅;;方剂组成原理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探讨[A];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