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指导

石玲

石玲(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心内科广西柳州51008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62-02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宣传健康教育内容。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7例转科或病重死亡外,其余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恢复快,愈后明显改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急危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休克、心脏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避免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生,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是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为我科CCU病室自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施行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与内容,效果尤为明显。

1临床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39-86岁,平均为6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4例,中专、高中22例,初中9例,小学5例,文盲2例。梗死部位: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19例,下壁、高侧壁、后壁12例,下壁3例,心内膜下梗2例。

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或经PCI治疗,同时护理组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如下:

2.1教育评估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主管护士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社会及家庭关系,心理及经济状况,既往病史,此次发病的经过及临床症状。患者及家属对心肌梗死知识的了解情况。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知识缺乏程度,学习能力,选择学习的方式,以便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2.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结合入院评估,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及家属对心急梗死知识的认识程度,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确立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1)教育目标:通过制定可进行的教育方式,最终结果是达到降低并发症,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教育方法及形式,采用科普资料,宣传画册,案例说明,比喻等方法,在接触患者及家属时,与他们面对面沟通交流,针对相关疾病知识进行转授。如指导的对象是记忆力,理解力,接受能力较差,反应较慢的患者,应采用口头讲解与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反复地,不厌其烦耐心讲解,对重点内容加以解悉,以增加理解和记忆。讲解语言应是通俗易懂的,避免使用深奥的医学术语,以便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2.3宣传健康教育内容

2.3.1入院宣教患者入住后,护士应主动细心地接到患者,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环境,监护仪器、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以便更好地实施治疗和护理。

2.3.2心理保健指导心肌梗死的实发性,疼痛剧烈等不适症状持久不缓解,活动能力被削减,心理依赖性大大增加。同时应入住重症监护室,亲属不在身边,监护室环境、监护设备、抢救仪器等会使患者焦燥不安。另一方面,频繁的治疗、观察、护理造成的紧张节奏气氛,患者的紧张恐惧感亦增加,治疗效果不明显亦可使患者烦燥不安,产生焦虑、忧郁或因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产生悲观抵触的情绪。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体内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诱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目的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紧张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疾病的恢复期要防止过度兴奋,保持稳定情绪,防止病情反复。

2.3.3饮食和排便指导急性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不宜进食产气过多的食物,避免因果报而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脏好氧量,急性期过后可给冠心病饮食,既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烟限酒,忌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适当控制钠盐、水分的摄入量。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当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因活动受限及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肠胃蠕动功能差,排便习惯会改变,告知患者勿过度用力排便,或在排便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预防心绞痛发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防止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耗氧而诱发性心律失常。

2.3.4药物知识指导①使用血管扩张剂,主要是减轻左心室是前负荷,常用药是静滴硝酸甘油的注射剂,口服消心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如心绞痛发作时可予硝酸甘油片1—2片舌下含化,通过唾液溶解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效,约30分钟作用消失。如药片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让其更快溶解吸收产生作用,因硝酸脂类药物可扩张血管,可出现头晕,头部胀痛,头部血管搏动弱,面红,心悸等,通常继续用药数日后自行消失。为避免发生低血压而引起晕厥,静滴硝酸甘油速度不宜过快,应等到血压变化,服用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药物后应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②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氨心联胺等,应嘱患者不能突然停药或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的发生,为防止延缓此类药物吸收,应在饭前服用,用要过程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③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拜阿斯匹林,盐酸氯比格雷等。应嘱患者于饭后服用,以防引起胃肠道反应,同时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④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利多卡因、乙胺碘酮等,用药时应根据心电图情况,调整药物,注意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⑤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客观注意出血倾向,如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2.3.5康复期活动指导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7天,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一切生活护理,经3—7天治疗后,如无并发症,无新的心肌缺血改变,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如床上坐起、看书洗漱等。坐起时动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逐渐于床边、室内慢慢步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劳累为原则。向患者说明循序渐进的活动锻炼,可增加活动量,提高症状的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预防肢体血栓的形式等。

2.3.6出院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防止病情反复。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变心功能。活动应循序渐进,如运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悸气紧,脉搏增快,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②合理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习惯,保持稳定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建议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④保持大便通畅。过度用力排便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加重心脏缺氧而容易发生意外。必要时给予药物通便。⑤按时服药,定期检查。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效时,应急呼“120”救助及时就诊。

3结果

52例患者中,转心胸外科行冠脉搭桥术治疗4例,死亡3例。其余45例在我科经药物治疗或经PCI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约14天,较既往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4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自我疾病发生、发展、愈后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