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研究及中医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研究及中医药治疗

王蕴1梁俊薇2

王蕴1梁俊薇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笔者通过对2008-2009年度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突发性耳聋多发于春季,且此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与四时阴阳关系密切,尤其是与肝的生理功能联系紧密。本文旨在对突发性耳聋的春季发病率做出统计,并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最后介绍在临床上的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春季;清肝通窍汤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突发性耳聋是指诱因不明、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损伤,其病情常为中度或重度。此病患者的病程发展极为迅速,常伴有耳鸣及眩晕[1]。笔者对本科室2008-2009年度门诊及住院部收治耳病患者的数量和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在春季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就这部分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病例为本科室从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548人。耳部疾病患者共929人,突发性耳聋患者153人(178耳)。通过季节划分来进行统计,2月至4月耳病患者237人,突发性耳聋患者63人(共74耳,左32耳,右20耳,双耳发病患者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数占耳部疾病患者总数的26.58%;5月至7月耳病患者总数为285人,突发性耳聋患者35人(共41耳,左19耳,右10耳,双耳发病患者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数占耳部疾病患者总数的12.28%;8月至10月耳病患者总数为229人,突发性耳聋患者31人(共36耳,左9耳,右7耳,双耳发病患者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数占耳病患者总数的13.53%;11月至次年1月耳病患者总数为178人,突发性耳聋患者24人(共27耳,左13耳,右8耳,双耳发病患者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数占耳病患者总数的13.48%。

1.2辅助检查全部患者均先进行纯音测听及声阻抗检查,检查所用的隔音室符合本底噪声小于30dBSPL的要求,测试方法按照GB7583-87规定的内容来进行,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颁布的标准[2]:41~55dB为中度耳聋,56~70dB为重度耳聋,71~90dB为严重耳聋;大于90dB为极重度耳聋。对上述153例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中度耳聋58耳,重度耳聋73耳,严重度耳聋20耳,极重度耳聋2耳。临床观察发现,此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胸胁胀痛、头痛、眩晕、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肝胆火热、肝火上炎证候。此类患者占春季突发性耳聋患者总数的85%。

1.3治疗方法对全部患者使用舒血宁、神经节苷脂等改善微循环药和营养神经药进行常规治疗,并根据其证型,使用清肝通窍汤(加减,自拟方)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葛根、丹参、炒枣仁各30g,当归、泽泻、黄芩、柴胡、生地、石菖蒲各12克,龙胆草、栀子、川芎、远志各9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服用7日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6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①痊愈:0.25kHz~4kHz各频率听力恢复正常,或达到发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各频率听力水平均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各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以上。④无效:上述各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dB以下。

2.2结果:见附表

附表疗效统计

3讨论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病毒的复制也变得活跃,加之春季冷热不定,人们一旦失于调摄就容易染病。《金匮要略》中说:“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该句中所言的甲子是指冬至之后的六十日,此时的节气正值雨水,是自然界阳气生发的时节,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生发。少阳之时为胆经所主,胆附于肝,二者筋膜相连,经络相通。胆汁的产生、贮存及排泄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只有使肝脏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保持机体的内在平衡,以适应春天自然界生机勃发的特征。《素问·热论》中云:“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足少阳胆经的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于耳前,若是肝胆出现失调,胆经积热,热邪就会上逆于耳引发此病。中医意义上的肝是一种功能性的系统,肝若是疏泄太过即引发肝火证。由于“火性炎上”,故肝火证多具有冲激上逆的临床证候。

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4]是医学界公认的此病的发病机理。近两年,相关研究组织提出了变态反应学说。该学说认为,本病可能与突发的特异性疾患和春季空气中花粉传播旺盛有关。这种特异性疾患(即变态反应)可引发全身性的疾病,若是该反应影响到人体的听觉系统,就会使内耳发生渗出性水肿,阻塞耳蜗血液循环,进而引发耳聋。然而,此学说一直被内耳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学说的舆论声势压制,未能在医学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清肝通窍汤的组方中,龙胆草药性苦寒,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泻肝胆实火以聪耳,是治疗肝火上扰之耳鸣耳聋的要药。黄芩、栀子清肝胆实热,柴胡疏肝解郁、通窍聪耳、引诸药入肝胆经,泽泻可泄热利水、促进病邪排出,葛根活血通络,菖蒲开窍聪耳、宁神熄鸣,当归、川芎活血行气,生地、丹参清热活血凉血,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熄鸣聪耳。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安神解郁、活血通窍之功。由于此方标本兼顾,可使肝火平熄、耳脉通利,使耳脉恢复其清空之态,故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永照.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85.21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1997,32(2):72.

[3]王朝勋、郑洪新、王继伟等.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05.

[4]任永华、高起学主编.耳鼻咽喉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