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陈文育

陈文育(和平县浰江中学,广东河源517245)

长期以来,压制式的作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写作的主观创造性,让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无从发挥,因而学生十分被动。久而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提起作文即头痛,写作时马虎应付,或者索性抄一篇蒙混过关。针对这一症结,作文教学该怎样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角度出发,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一、心中有素材,言之有物

1.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写作题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源头,笔下才会有真情倾吐出来。如何引进源头活水?办法是很多的,如组织春游、野炊,经受大自然的风风雨雨;组织社会调查,了解各行各业;慰问孤寡,体验人间冷暖;或者是观看一场电影、球赛,等等。只要教师组织有序,引导恰当,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捕捉自我独特的感受,这些生活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正如陶行知所说,“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的土农工商……”语文教师若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他们带着感情去观察,便能捕捉到感情的触发点,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当满载生活素材而归时,学生下笔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了。

2.开设语文活动,把情境引进课堂。为了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素材,笔者常常设立一些语文活动,把情境引入课堂,如成语接龙赛、辩论会、故事会等,这些生动活泼的表演,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不受任何拘束,学生看得细,感受特别深,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后的作文,学生是十分乐意去写的,他们无需挖空心思去找材料,也无需讲大话、套话,只要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3.培养自觉观察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去亲身体验科生活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让学生练就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写作的素材才会丰富。观察的范围可以很广,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学生放学路上的所见所感,甚至是身边的一花一木,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材料,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不限形式,不限体裁,不限篇幅,或一段生活白描,或一番见解,或一丝感悟,均可以入文。写作的自由唤起他们表达的积极性。

4.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间接地感受生活。阅读优秀作品是学生感受生活的一条间接途径。书籍包罗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的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沉淀下来,经时间的筛选,会内化为学生的生活库存,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研读这些作品不但能开拓视野,拓宽思路,而且也会使他们学会感悟生活,提高悟性,为写作提供素材。

二、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作文是一项独创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心灵的极大自由,精神的极大解放。限制过紧,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因而,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要为学生解开枷锁,让他们自由表达。

1.写作内容自由化

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性格爱好都不尽相同,由此产生的观察问题的方式、角度、情感的触发点千差万别。统一命题的作文。在写作的内容上限制了学生,硬要他们写出自己感受不深,甚至从没经历过的事来,往往不利于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容易产生怕作文的心理。因而在作文训练中应淡化统一命题作文,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如多给几道题,让他们各取所需,或多作半命题作文。

如2011年春季,组织“览古镇爱家乡”写作活动,让学生迈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遍家乡,感悟古镇的山美、水美、德美;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以哲人英贤学习、创业故事入手,通过多种方式正确引导,在情感上激起学生对哲人英贤的肯定和认同,进而对学生进行励志铭恩教育,并贯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捕捉自己的感情触发点写一篇文章,由于内容的选择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2.表达形式多样化。在单元读写结合的教学程式中,作文训练往往过分强调技巧的模仿,束缚了学生自由创作的欲望,压抑了创作的天性,个性被淹没于程式中。应淡化技巧的模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自己的习作中自由倾吐,从而写出有独特个性的佳作来。

3.写作时间宽松化。好的习作都不是课堂上写出来的,堂上时间太紧迫,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因而平时作文训练应放宽时间的限制,多给学生一点写作的宽松时间,让他们精心设计,捕捉灵感,把生活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并不是否定限时作文,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也要求提高写作速度。恰当的限时作文是应当的,采取宽紧结合,以宽为主,是相得益彰的。这样,宽时多点斟酌推敲,写作兴趣来了,作文功底深了,便一挥而就。

总之,只要放开手脚,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开思维的枷锁,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在轻松的环境里自由地倾诉,学生自然会喜欢写作,愿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