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和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瑞芬和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评价

陈华

陈华(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海门2261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采用瑞芬太尼(瑞芬组),另一组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戊乙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2三个时间点的SBP、DBP、HR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瑞芬组SBP在T2及HR在T1、T2均显著高于戊乙组,手术开始前瑞芬组与戊乙组患者疼痛分数无显著差别,但在手术结束及术后1h时瑞芬组显著高于戊乙组,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瑞芬太尼对于患者心率有一定影响,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知觉恢复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瑞芬太尼盐酸戊乙奎醚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45-02

老年患者作为临床麻醉中一类特殊群体,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是麻醉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瑞芬太尼为哌啶类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对μ阿片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对其他分型亲和力较弱,尤其对非阿片受体无明显亲和。对血管动力学、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的影响都是剂量依赖性的[1]。盐酸戊乙奎醚是抗胆碱药物,可抑制胆碱受体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在手术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但是也增大了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2]。本文为分析瑞芬太尼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需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组与戊乙组,各40例。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在55—75岁;②无严重心、肝、肾及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异常麻醉手术史,无胆碱类药物过敏史;③ASA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6—73岁,平均年龄为63.4±7.3岁;体重在46—75kg,平均体重63.4±6.9kg;ASAⅠ级25例,Ⅱ级15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55—74岁,平均年龄为65.1±7.9岁;体重在48—76kg,平均体重63.9±7.1kg;ASAⅠ级24例,Ⅱ级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不使用任何药物,禁食、禁水10h,进入手术室后开始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建立静脉通道。瑞芬组肌肉注射阿托品后30min开始使用瑞芬太尼,剂量为1μg/kg,滴注速度为0.5μg/kg?min,同时注射维库溴铵;戊乙组肌肉注射0.5mg盐酸戊乙奎醚30min后使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按照4mg/kg?h剂量持续泵入异丙酚。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给药前(T0)、给药后20min(T1)、给药后40min(T2)三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判断麻醉效果。麻醉效果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按照0—100分根据患者主观疼痛程度评价分值;并根据麻醉过程中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及痛苦表情将麻醉程度分为完全麻醉、麻醉良好、麻醉有效及麻醉失败四个等级,麻醉医生将二者结合判定麻醉效果[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根据参数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当P<0.05时确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在T0、T1、T2三个时间点的SBP、DBP、HR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瑞

芬组SBP在T2及HR在T1、T2均显著高于戊乙组,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组别组别T0T1T2

注:*表示与戊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手术开始前瑞芬组与戊乙组患者疼痛分数无显著差别,但在手术结束及术后1h时瑞芬组显著高于戊乙组,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程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别,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注:*表示与戊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瑞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短时效麻醉镇痛药物,其药效是剂量依赖性的,进入人体后,瑞芬太尼可迅速的被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成酸性代谢物和羟基代谢物,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影响,应用于全身麻醉起效快、消除率快,无特殊不良反应,因此,在麻醉镇痛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盐酸戊乙奎醚是胆碱受体抑制剂,可选择作用M受体对抗有机磷中毒、胃痉挛及用于对抗全身麻醉前给药的唾液分泌[5]。郝金国[6]等研究发现瑞芬和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全身麻醉都可以较好地起到麻醉作用,但瑞芬主要影响心率,而盐酸戊乙奎醚则易引起精神类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芬组SBP在给药后40min及HR在给药后20min、给药后40min均显著高于戊乙组,手术开始前瑞芬组与戊乙组患者疼痛分数无显著差别,但在手术结束及术后1h时瑞芬组显著高于戊乙组,说明瑞芬太尼对患者心率有一定影响,而盐酸戊乙奎醚对于患者知觉的恢复不如瑞芬太尼快,而关于二者能否结合使用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02:142-146.

[2]刘杨,张继刚,胡玉萍,等.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2537-2538+2540.

[3]谭珂,张立军.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6:449-450.

[4]郝雪琴,陶国才.瑞芬太尼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16:1507-1509.

[5]郭英,谢建平,莫正纪.盐酸戊乙奎醚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华西医学,2004,04:702-703.

[6]郝金国.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中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