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

廖维敏

廖维敏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420205

摘要心理挫折是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力图从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挫折心理的差异性,以及挫折心理的矫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生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挫折原因差异性矫治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其心理挫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主要产生于两方面,一是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个人的前途、命运受与生惧来的生存环境、天灾人祸、家庭变故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挫折心理;社会因素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婚姻、风俗、习惯、宗教、道德等等的限制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如有的大学生因家里经济十分拮据,生活开支捉襟见肘,随时有可能辍学,情绪就容易消沉。二是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个人生理因素是指人的

自然条件如身材高低、胖瘦、五官长相及其个性给所追求的目标带来的限制而使人产生挫折心理。个人心理因素形成的挫折心理十分复杂,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人的心理受到许多影响,目标的多样性常常出现相互排斥的动机冲突。由于动机冲突,常常使人的需要部分或全部得不到满足,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因而就产生了挫折。我们可以将因心理方面的原因而产生挫折心理分为四类:其一,不了解或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智力、知识和经验,期望值定得过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目标实现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异常行为和挫折心理;其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迁怒于人,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从不检讨自己,总是生活在自己设置的烦恼中不能自拔;其三,在人际关系上,相容性差,不能很好地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同学的支持、谅解;其四,凡事不愿付出努力,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时运不济,终日唉声叹气,感慨命运不佳,面对自身不足,不是努力充实自己,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是怨天尤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二、挫折心理的差异性

挫折冲突产生的心理震荡往往是与文化素养、社交层次、行为能力、心理修养密不可分的。不同人因个性、文化修养、生存环境的差异,对挫折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强烈、痛苦万状,有的虽然失败,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有的人反应微弱,若无其事,有的当时如暴风骤雨、雷鸣电闪,但是时过境迁,转瞬风平浪静。因挫折而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对于挫折的心理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受挫积极心理表现

受挫者能正视挫折,客观分析受挫原因.不灰心丧气,以积极的姿态,克服困难.把遭受挫折产生的敌对、愤怒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发奋图强、争取上进的动力,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当采取某种行为不能实现目标时,能认真检讨原定目标的可行性和实现目标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若原先确定的目标受到生理、物质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达到时.能及时调整目标,使之切合实际,或改变行为方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换另一种途径或方法来实现目标。

2、受挫消极心理表现

其一,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受挫者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事。具体表现为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破口大骂、讽刺挖苦、打击他人等。有时寻找“出气筒”,把“气”出到无关的人或物上去,等等。

其二,固执己见。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目标实现受到阻碍,不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而是盲目地采取某种无效行为,自以为正在接近目标,其实南辕北辙。

其三,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受挫后,不仅一意孤行,而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正确的方面盲目地持反抗、抵制和排斥的态度。

其四,自我妥协。放弃追求,放弃理想,采取”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以此释放其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其五,精神压抑。受挫后,用意志力压抑住愤怒、焦虑的情绪,把它们埋在心底,而以假象面对他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三、挫折心理的矫治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挫折可“吓倒人,也能锻炼人。面对挫折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作为主体的人对待挫折持何种态度。

有的同学身体健康、心胸宽阔、处事豁达、积极进取,能正视挫折,挫折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作用,把坏事变为好事、崎岖变为坦途。那些虽屡屡遇挫,仍百折不挠奋勇前进.事业有成的人.正是这种内驱力驱动的结果。

有的同学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固执孤僻、缺乏勇气,挫折对于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阻碍创造性思维,导致行为的偏差等。

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未雨绸缪,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挫折心理及时进行矫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一般来说,文化素养越高,看问题越客观,心胸越豁达,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大,处理问题越理智。

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难免,但有些心胸狭窄的同学对这些小争吵、小矛盾常常耿耿于怀,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异常心理。这种异常心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有可能通过某种过激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产生恶果。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我们要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帮助学生分析受挫原因,寻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要使受挫者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确定奋斗目标,即使失败也不气馁。要与受挫者加强沟通,防止消极心理出现,使其保持上进的积极态度。

对受挫学生的攻击行为采取宽容态度。受挫学生的攻击行为,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满腔热情、设身处地地与受挫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从抑郁、愤怒、激动、不满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渡过难关。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看待事物。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归因理论.人在每时每刻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种理由,凡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归到自己的努力上,凡是先败的事情,往往归到客观理由上。学生在彼此交往中.偶尔发生摩擦,属于正常,如果某学生与大家的关系都不好,那就一定有自身的原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会与人相处。

运用精神宣泄法,使受挫者保持心理平衡。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还是最好的倾听者。让受挫学生有机会自由地倾诉其被压抑的感情,使其紧张、焦虑、压抑的心理得到缓解,达到心理平衡。

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摆脱苦恼,稳定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