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思考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3

高校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思考与探索

陈琛

陈琛

(武汉大学教务部,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现状,分析了“教授不教”现象深层次原因,同时以武汉大学为例,从加强制度保障、创建激励机制、提供教学服务与辅助和加强教学评估与监控等方面探索了促使高校教授回归本科课堂,增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积极性、使命感和荣誉感,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授;本科生授课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2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基础的本科生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环节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本科教育,既能为科研领域培育优质的后备人才梯队,又能为国民生产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优秀本科生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学识渊博、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工作的杰出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教师,以自身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处于高校金字塔顶端的杰出人群和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大学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学术前沿洞察力和严谨笃学、淡泊名利的治学态度,是所在高校宝贵的教学和科研财富。充分发挥教授言传身教的示范效应,提升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积极性,强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教授成为本科生步入学术殿堂的引导者和勇攀科研高峰的领路人,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途径。

一、我国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现状及原因

大学教授承担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大职责。教授专注科研而不给或少给本科生授课,不但有违师德,而且有损学生利益,造成本科教学质量滑坡,对整个教育界产生不良影响[1]。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师考核指标越来越向科研工作倾斜,相当比例的大学教授减少甚至忽视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更有甚者,将本科课堂教学工作“转包”给自己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直接导致本科教学质量大幅下降,学生反响强烈。一项统计显示,在教育部所属的高校中,有1/3的教授和1/5的副教授没有承担相应的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其中几所高校竟有70%的教授、副教授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真正为大学生上课的教师90%以上是讲师或者助教,学生意见非常大。

高校本科课堂教授流失的现象,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本科生授课教师中教授的比例。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规定“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一般情况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规定“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200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规定“坚持教授上讲台,保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规定“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配合教育部文件执行,全国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确保教授回归本科课堂的实施细则。

相关文件和细则的落实,有效提升了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但是,这种至上而下的“约束性”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结果是很多教授身在课堂,心在科研,课时量达标,但授课质量乏善可陈。部分教授坦言,为本科生授课其实就是“良心活”,是否全身心投入授课工作完全由教授本人决定。那么,现行体制下造成我国高校教授普遍缺乏对本科教学工作投入和热情的根源何在?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倾向科研。

目前,为确保学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声誉,在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设置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把论文数、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首要指标和硬性指标[2],加大考核权重,并通过将科研工作量同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晋级挂钩来进一步增强激励。同时,通过公开发表论文、论著,教师的科研水平随时都在接受专家的评价,教师个人的学术声望随之逐渐建立起来,某个院系或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也随之在同行中得到认可[3]。正是基于这种“双赢”的局面,学校管理层面才一再强化科研量考核,而教授们则乐此不疲。相反,由于本科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考核且评价周期长,而外界也难以判断学生学业和其他方面取得的进步究竟有多少归功与大学教育,直接导致大学中本科教学工作的弱势地位。对于很多教授而言,只要完成基本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就万事大吉,根本不会去考虑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培养优秀本科人才。因此,要重塑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良好风气,必须大力调整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2.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激励不足。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义不容辞。然而,在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下,同科研工作的丰厚回报相比较,为本科生授课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这种反差也客观上削弱了教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和热情。目前,我国高校课时费普遍偏低,一名教授一年辛辛苦苦完成一门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其课酬可能不抵发表一篇高级别论文学校颁发奖金的1/5,更不抵负责一个重大科研项目所获得的大额科研经费,却还得接受本科生、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层层评教。在职称评聘和工资待遇晋级中,本科教学工作量只是一个基本指标,不做增量。虽然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评审,但获殊荣者往往只局限于高校最杰出的小部分教授群体,受惠面过窄。由于缺乏有效制度激励,许多教授为确保自身利益,在完成基本本科教学工作量前提下,全力以赴参与科研工作。繁重的科研任务减弱了他们投入本科教学的精力[4],出现博士生、硕士生“代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武汉大学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举措

武汉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校长李晓红教授多次强调“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确立为一项基本制度,要求所有的教授,包括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杰青,也包括我自己,包括其他校领导,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或开讲座。”同时,通过加强制度保障、创建激励机制、提供教学服务与辅助和加强教学评估与监控等举措来探索提高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质量、培育拔尖本科人才的途径。

1.加强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规范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扩大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武汉大学于2012年10月23日印发《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的通知》(武大教字〔2012〕55号)。规定指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是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是学校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并将教学为主型教授每学年必须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教学科研型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1门本科生课程作为晋升、年终考核的依据,晋升四级、三级、二级、资深教授与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规定特别鼓励院士、资深教授、有关业务领导共同承担新生研讨课程、学科前沿类、讲座类课程;鼓励教授为低年级本科生开设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鼓励优秀知名教授、高层次人才组成授课群体,共同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同时,鼓励教授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本科课堂教学,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倡教师在各类国际交流合作中,将国际优质资源(如学者、教材、科研项目、考察成果等)引进转化为我校教学资源。

2.创建激励机制。

在将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列为学校基本制度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将“约束性”制度转变为“激励性”机制的途径,提升教授投身本科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通过“年度优秀主讲教授”、“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校级名师”和“校级教学团队”评选,引导教授主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营造将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荣誉感,并在校报等媒体予以宣传和表彰。同时,强化为教授上好课、站好课堂的多方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还充分发挥院士等知名教授的示范效应,提升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积极性,强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教授成为本科生步入学术殿堂的引导者和勇攀科研高峰的领路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由李德仁等6位院士和4位知名教授联合主讲的大一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是武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该门课程2007年入选国家精品课,2012年被列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3.提供教学服务与辅助。

教学工作之外,教授普遍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部分教授还承担着教学管理工作。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流程规范,减轻教授授课压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关心教授身心健康,促进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学校于2012年秋配套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的办法》。办法指出,教授上课必须配备课程助教岗,课程助教承担主讲教师或责任教师所授课程的有关教学辅助工作,不得替代主讲教师课堂授课。课程助教由师资博士后或在校研究生担任,个别课程可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担任。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担任课程助教这一举措是在广泛参考和借鉴国际知名高水平高校课程助教制实施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本科生通过参与课程助教工作,加强与教授的直接交流,接受教授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的双重熏陶,可有力夯实自身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对于那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潜力巨大且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优秀本科生最终脱颖而出大有裨益,也可促进学校拔尖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

同时,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这一平台,开放优质资源共享的教学与交流平台,并为教授提供工具书、教学软件、教学系统等优秀教学资源。

4.加强教学评估与监控。

2013年上半年,在保证全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前提下,学校全面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采取如下措施:一、鼓励学院支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二、倡导学院制定助教制细则并积极实施;三、在开学初和学期中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专项检查。开学初教学检查中,统计了各教学单位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并进行通报,督促个别学院认真按规定选派任课教师、加快制定“助教制”实施细则等;期中教学检查中,对教授授课课头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是否亲自为本科生上课、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执教的能力以及授课的形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落实学院实施“助教制”的情况,听取学院对制度的建议。下半年,学校将把教授授课比例列入常态化数据管理体系,并加强其教学质量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助教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尊重学院细则规定,不搞“一刀切”。今年,学校将结合年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学院本科教学状态评估中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助教制”的开展情况增列为评价指标之一,并对进展良好的学院和教师进行专项奖励。

综上所述,高校教授回归本科课堂潜心教学,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为此,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所高校需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平衡科研与教学关系,提高教学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创建激励机制,增强教授为本科授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在高校内形成教授积极投身本科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助教制”等多种途径,为教授提供教学服务和辅助,减轻教授授课负担;同时,不断加强本科教学监控、评估与反馈,提升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许乐.浅谈“教授不教”现象[J].文教资料,2008(31).

[2]孙德芬.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8).

[3]德雷克•博克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P24.

[4]刘毅,张明善.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