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刘自英宋继伟

刘自英宋继伟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对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和赛庚啶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尼莫地平和西比灵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尼卡地平和赛庚啶。结论尼莫地平和西比灵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钙离子拮抗剂;偏头痛

偏头痛为常见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一般女性高于男性[1]。该病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关于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结论不一,需对各钙离子拮抗剂的疗效作进一步验证。本文选124例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和赛庚啶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各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效果,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患者,经检查,均被确诊为偏头痛患者,且具有该病症相关的临床表现。将1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和赛庚啶进行治疗。其中尼莫地平组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37.2±7.6)岁;尼卡地平组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35.7±8.1)岁;西比灵组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37.9±7.1)岁;赛庚啶组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36.2±6.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四组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和赛庚啶进行治疗:尼莫地平40mg,每日两次;尼卡地平80mg,每日两次;西比灵10mg,每日两次;赛庚啶4mg,每日两次。四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记录各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

1.3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前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程度进行评级。显效:服药期间未发作,停药3月后无复发;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减轻,持续时间变短;无效:发作频率、头痛程度、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观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四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尼莫地平组和西比灵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和90.2%,显著高于尼卡地平组(60.9%)和赛庚啶组(65.8%),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存在较大争议,主流学说主要包括血管源学说、神经生物学说及应用皮层扩步性抑制学说等[1]。血管源学说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与钙离子内流有关,钙离子内流可导致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加,并引起血管收缩。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阻滞钙离子内流可从多方面调节机体,从而可有效缓解治疗偏头痛。基于此假说,钙离子拮抗剂成为了临床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有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苯噻嗪类。目前关于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结论不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对比了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和赛庚啶四种钙离子拮抗剂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尼莫地平和西比灵对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和90.2%,显著高于尼卡地平(60.9%)和赛庚啶(65.8%)。尼莫地平为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透过血脑屏障可迅速阻断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可有效抑制血管收缩,防止反应性颅内外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此外,尼莫地平还可阻止缺血神经细胞由于钙离子超载造成的细胞损害,从而保护脑细胞[2]。西比灵为双苯烷胺类钙离子拮抗剂,与尼莫地平不同,西比灵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其不影响正常细胞钙平衡,仅对缺血下开放的钙离子通道起阻滞作用。西比灵脂溶性较高,易透过血脑屏障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阻止钙离子内流,阻止血管收缩。此外,西比灵还可以抑制5-HT等引起血管收缩的内源性物质,从而进一步达到缓解治疗偏头痛的目的[3]。

综上所述,钙离子拮抗剂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尤以尼莫地平和西比灵治疗效果最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谭亮,樊光辉.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9):571-573.

[2]赵建彬.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尼莫地平片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68-69.

[3]吴国荣,梁接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