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鲁淑敏王微

鲁淑敏王微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1700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旨在寻找适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糖肾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HD组和PD组各40人,透析治疗3年,观察两组患者存活率、主要生化指标,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心血管疾病、眼底出血、感染是两种透析方式较常出现的并发症,PD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P<0.05,其他两项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下降,但HD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血磷明显下降,但PD组下降明显,P<0.05;HD组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下降,PD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尿量明显下降,逐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D和PD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PD可更好的保留残余肾功能,但感染率高,积极防治并发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改为HD治疗,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由糖尿病肾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的患者人群在逐年递增,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衰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存活率低,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透析方式予以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80名透析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获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4年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糖肾患者共80例,排除透析时间<3个月,透析前合并肿瘤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HD40例,PD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6.6±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方法:HD治疗组采取碳酸氢盐透析,每周2-3次,每次4h,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超滤量及超滤模式;CAPD组采用美国Baxter生存的透析装置及透析液,每日交换4次,每次2000ml,根据超滤情况适当调整透析方案。2组均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补充红细胞生成素、铁剂、钙片、骨化三醇等药物;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主要生化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存活情况:HD组3年后存活31例(77.5%),PD组3年后存活29例(72.5%),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方法3年生存率情况相似。

2.2两组透析方式并发症出现情况:HD组患者死亡9例(22.5%),心血管疾病19例(47.5%)、眼底出血8例(20%)、感染12例(30%);PD组患者死亡11例(27.5%),心血管疾病20例(50%)、眼底出血6例(15%)、感染25例(62.5%),PD组患者更容易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主要生化指标及残余肾功能评估:透析后评估HD组血肌酐(583±32.3)umol/L,尿素氮(16.2±3.7)mmol/L,血磷(2.3±0.4)mmol/L,总蛋白(52.3±4.6)g/L,白蛋白(37.2±5.5)g/L,尿量(320.5±21.7)ml/d;PD组血肌酐(686±42.4)umol/L,尿素氮(19.3±4.2)mmol/L,血磷(1.7±0.3)mmol/L,总蛋白(51.5±3.2)g/L,白蛋白(33.1±4.8)g/L,尿量(423.4±32.5)ml/d;两组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下降,但HD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血磷明显下降,但PD组下降明显,P<0.05;HD组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下降,PD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尿量明显下降,逐渐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终末期糖尿病临床预后通常不好,HD和PD利用不同的原理帮助机体清除部分尿毒症毒素[1]。HD主要是通过弥散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长期需要使用抗凝剂,增加出血风险;由于透析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因此不适合心功能不佳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2]。PD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毒素。透析方式是24小时持续进行,对毒素的清除更加匀速和连续,对内环境改变小,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更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3]。但由于PD存在感染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感染时会导致蛋白大量流失。但当患者残余肾功能耗尽时,PD和HD在一定程度上优势差距会拉小。

本研究表明,两种透析方式均可以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但HD清除小分子毒素如尿素氮、血肌酐效果优于PD,主要原因可能与透析膜孔径大小有关;两组患者血磷均明显下降,但PD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考虑磷蛋白结合力大,普通血液透析清除蛋白结合牢固的分子能力差;HD组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下降,P<0.05,PD组下降明显,尤其是发生腹膜炎时,将消耗大量蛋白;两组患者透析后尿量明显下降,逐渐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疾病、眼底出血、感染是两种透析方式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简言之,HD和PD均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4],但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看,PD优于HD,选择透析方式时可考虑初期PD,待无尿后如病情需要可转为HD[5]。积极防治并发症,注意血压、血糖及营养情况,提高透析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左晓华,王玲,喻美玲等.血液透析与非持续性腹膜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营养.当代医学,2015.21(27).86-87

2.陈立军.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5).9-9

3.万晓芹.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卫生产业,2014.11(27).151-151

4.吴彼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4).227-230

5.杨早香,向建平.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与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