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四步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罗芳

罗芳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初级中学442500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强调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优秀的书籍是人类智慧和美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瑰宝。中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的认识观、道德观、审美观正在形成,他们的精神发展需要优秀书籍的滋养。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如何以课堂为平台、以教材为蓝本对初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值得探讨。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研读,认为初中语文阅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实施,略做总结,以期得到斧正或完善。

一、读前热身,培养兴趣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最后是入迷。根据教材的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活动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开发素材,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已有知识和个人的经历联系起来,为开展有效阅读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联想与想像的形象中充分感知阅读材料。在进行热身活动时,通过引导学生注意一下文章所附的标题、图画、旁批、注释等,然后提出与阅读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预测文章可能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开展简短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集中精力,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的任务中。这项工作,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找出一些相关的贴近生活的图、例、影、文等,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木兰诗》时,我利用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断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中获知,培养能力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学生而言,不读不能领悟文章的深意,不读不能形成流畅的语感,也就不能获知。实施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也是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针对教学中的阅读,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是:学会怎样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策略。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到其妙处。我的阅读方法有:(1)略读:寻找中心,获取大意,概括段落要点;(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把握关键语句;(3)细读:抓住主要信息,弄清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等,归纳段落大意,帮助深化理解文章;(4)深读:推测作者未直接表明的文章主旨、写作意图、观点以及态度。

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如独立完成问题,组内交流答案,我来说说读后感,我来品品写作特色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获得了知识,感受了阅读的魅力,拥有了成就感,自然喜欢了阅读,也知道了怎样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读后延伸,学会应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拓展延伸了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是最容易调出的。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理解处理完成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的结束,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给我们的综合语言训练的机会,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的和文字的)。使学生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营养,同时也升华了阅读的能力。

四、总结引导,促进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课本以外的阅读。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阅读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它的东西。尤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读法。如前面说到的略读、跳读、细读、深读,还可以进行精读、选读和美读。精读是集中精力对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从作者对篇章结构、字词句的品味,思想感情的体会中,学到方法。选读是根据自己对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文章或其中的段落,以便学以致用。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的写人训练前,向学生布置内容,让学生随时收集写人的文章,从中学习各种各样的写人方法,再从单元中选出写人的段落来读和想,运用到写作中去。美读可以将发自内心的赞美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有所动、神有所悟、学有所得。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

总之,初级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是激发学生阅读灵感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重组加工,要高度重视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共同达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人文素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得到全面的提升。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更合理地进行“导学”,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和讨论中继续完成和完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