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细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 1

灯盏细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吴地炎

吴地炎(江西省浮梁县鹅湖中心卫生院江西浮梁343409)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028-02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们观察了注射用灯盏细辛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60例均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60~82(平均76)岁;对照组3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1(平均74)岁。两组年龄、性别、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时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拜阿司匹灵、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加入注射用灯盏细辛50ml,1次/d静点。连续使用2周。注射用灯盏细辛由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点,使用2周。

1.3观察项目用药期间每日观察心绞痛是否发作,每日描记一次床边心电图,且心绞痛发作时即刻描记心电图,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小板、心肌酶谱、血酶原时间测定及肝肾功能等检测。

1.4疗效判定参照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静息ST-T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或压低的ST段恢复>0.1mV。(2)有效:心绞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考跎?0%~80%。静息心电图压低ST段回升0.05~0.1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3)无效:心绞痛无明显减轻,未达上述标准。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组仅有2例出现一过性心慌,经安慰后继续完成治疗,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系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进而形成非完全堵塞性的白色血栓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2]。这种白色血栓对溶栓剂的治疗反应不佳,因其易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完全堵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但对抗凝、抗血小板制剂的治疗反应良好,聚集的血小板可以解聚[3]。

灯盏细辛为黄酮类多种化合物,是从菊科植物灯盏细辛的干燥全草中提取的灭菌水溶液,有效成分为灯盏细辛黄酮与灯盏细辛素的混合物,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药理研究证实,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冠脉扩张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溶栓防栓作用和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度氧化作用[4],能降低血浆循环内皮素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功能[5,6]。本文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6(6):409-412.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

[3]张七一,宋文宣,曲彦.心血管病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8.

[4]冯晓敬,华愫.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04-205.

[5]徐长水,徐军,王勋伟,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0例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93-694.

[6]许本忠,高敏.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啊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6):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