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韩启超

枣庄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76.7%,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63.3%;实验患者术前眼压为(28.3±3.2)mmHg,术后眼压为(16.2±2.0)mmHg;对照组患者术前眼压为(28.1±2.9)mmHg,术后眼压为(19.2±2.4)mmHg;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为6.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16.7%,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眼压,改善视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效果

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是不可逆性眼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临床中治疗青光眼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小梁切除术则是最具代表性。在近几年,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发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逐渐取代传统小梁切除术,为进一步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价值,本次研究选取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16例(16眼),女性14例(14眼),年龄为33—65岁,平均年龄(45.3±2.5)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3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17例(17眼),女性13例(13眼),年龄为32—64岁,平均年龄(44.5±2.6)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患者角膜的上缘1mm的位置透明角膜板缝入悬吊线,并向下牵引主患者的眼球,如果患者巩膜内出血则需要采取灼烧止血法,等到手术之后需将结膜间与巩膜瓣间的丝裂霉素C棉片取走,并利用缓冲液最患者的角膜瓣进行冲洗,行巩膜周切守住[1]。等到缝线接口之后需要对手术后滤过泡形态以及前房的深度加以观察,并采取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还要应用典必殊滴眼,对手术位置进行包扎[2]。

1.3观察项目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恢复、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经两种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未改变4例,视力提高23例,视力下降3例,视力提高率为76.7%,对照组者术后视力未改变5例,视力提高19例,视力下降6例,视力提高率为63.3%.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眼压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患者术前眼压为(28.3±3.2)mmHg,术后眼压为(16.2±2.0)mmHg;对照组患者术前眼压为(28.1±2.9)mmHg,术后眼压为(19.2±2.4)mmHg。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眼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浅前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浅前房,2例患者出现脉络膜脱落,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7%,实验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临床中治疗青光眼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在几年前所采取的传统小梁切除术虽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但是在近几年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出现,该技术手段以传统小梁切除术为基础,并联合巩膜瓣缝线、拆线以及丝裂霉素C,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3]。因丝裂霉素属于抗代谢药物,尤其对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滤过泡的形成。除此之外,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还通过调整巩膜瓣缝线,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外引流量,对患者眼压起到抑制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未改变4例,视力提高23例,视力下降3例,视力提高率为76.7%,对照组者术后视力未改变5例,视力提高19例,视力下降6例,视力提高率为63.3%.;实验患者术前眼压为(28.3±3.2)mmHg,术后眼压为(16.2±2.0)mmHg;对照组患者术前眼压为(28.1±2.9)mmHg,术后眼压为(19.2±2.4)mmHg;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7%,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应用复合式小梁期初数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有效控制眼压,并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王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11:1455-1456.

[2]黄宝玲,王全志,陈瑞合,赵向阳,张桂.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对比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1,09:875-877.

[3]陈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4:118.

[4]黄燕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2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