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谈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

王姜

王姜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事业单位的经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税收风险。事业单位应重视税收风险,不断提高税收风险防范意识,制定相关税收管理制度,建立可靠有效的税收风险预警系统,确保事业单位依法纳税。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正确的税收风险观念,提高事业单位涉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税收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重要性

1.1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税收风险的防范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税收执法主体具有多样性,包括海关、金融、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等等。而且各个部门的税务监督权力经常会有重叠,还有一些领域的税法没有明确或者是含糊的规定,这增加了事业单位纳税的难度和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因此建立涉税风险防范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具有危害性、诱发性,要尽可能地将税收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家给出了一系列管理事业单位财税优惠政策,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充分理由理解优惠政策,即使偶尔会爆发风险,也不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最大的损失也只是缴纳一定的税款或接受一些罚款。

1.2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税收风险的防范降低税负

业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开展业务时未依法取得合法凭证,或者收回的发票无法抵扣,三流不符导致虚假发票的;财务人员不熟悉税收政策,导致无法正确申报纳税,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税收风险。相关人员缺乏税法基础知识,导致事业单位多缴税款,甚至出现漏税的情况,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事业单位要及时宣传税收防范意识,让全体员工能够了解销售、采购和服务环节,防范税收风险,从而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由于税务风险而导致事业单位税务负债的增加。

2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因为我国的事业单位他们大多数是公益性的单位,是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的,往往他们并不存在着经营性收入,或者说他们只有比较少的经营性收入。因此,正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性质,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他们往往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大力的拓宽单位的业务收入,并且要履行相关的法律政策,国家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要参加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也就没有太多的心思要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风险问题,而且,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往往都认为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并不重要,没有引起对它的重视,正是因为对它的不重视,他们也就会认为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对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意识也就比较淡薄,这也就给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税收管理制度建设缺失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的方面,对事业单位的税务方面的监督是比较少的,主要集中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方面监督检查的比较多,并且对税收方面的管理都是比较粗糙的,对它们的检查频率比较低,而且时间也是比较短的。正是由于监督机构的不重视,这也使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制度建设是比较缺失的,税收管理制度是不健全的,因此是非常需要进行改正的。

2.3内部税务审计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税务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审计制度漏洞与不足。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缺乏对税务制度、审计制度的正确认识,专业素质较差、缺乏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较弱。因此常委托、选择税务中介公司进行审计、税务计算,导致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甚至缺乏科学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并不能正确地对待审计、税务制度的重要性,常以应付检查的目的对待审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税务审计常常敷衍了事,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多种因素的应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难以发挥其实效,甚至如同虚设,不能及时发现、解决、管理税务、财务问题,增加了事业单位税务风险。

3事业单位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的措施

3.1强化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在上边我们已经提到了,因为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导致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他们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收入,责任制度的履行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是比较粗糙和落后的。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的意识,要对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一定要努力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会计相关人员对税法的学习,让他们对税法等相关法律进行深入的学习,将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要健全。同时,一定要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对事业单位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更要承担起他们的责任,他们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部门,因此他们需要履行好他们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这样早日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制度,对单位内部的各种有关税务风险的事项都要做好管理。

3.2加强单位沟通能力

随着我国的时代变迁,现在已经不是由原来的传统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就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在以前,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会认为只要单位能够跟税务机关能够搞好关系就可以为单位解决好税务的问题,这个思想在以前或许是可以行得通,但是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讲,已经不能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发展了。而且,目前,我国已经颁发了很多有关税务方面的法律,因此,我们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充分了解相关的税务法律,对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多问,否则会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3.3加强自查,加大税收风险预警和控制力度

税务会计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税收法律法规,正确运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为事业单位节约税收成本的同时,要全面检查事业单位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此外,财务人员应提高审计能力,检查核实重复使用电子发票的风险和其他外部凭证和发票的合法性,防止虚假发票入账。在销售方面,对于第一次合作的客户,他们需要获得对方的账单信息。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应在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前提供一般纳税人证明。还要注意相关的销售合同、发货单、收货单是否匹配,付款人是否一致,以保证票流、物流、资金流的一致性。建立了指标分析和预警模型。计算机用于分析重要的税收指标,并自动警告异常指标,以降低税收风险。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都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它们的主要来源都是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的,因此这些事业单位它们大多数都不存在经营性的收入或者说它们只有少量的经营性收入。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在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漏洞和不足之处。因为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对事业单位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思想仍然是比较落后的,需要更新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薛赟赟.事业单位涉税风险分析与管理[J].财会学习,2018(31):158-159.

[2]惠杰.“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与应对措施[J].纳税,2018,12(31):27.

[3]肖璐,吴忠华,张亚敏.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J].纳税,2018,12(29):33.

[4]陈燊.浅探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