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眩晕症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16例眩晕症临床治疗体会

陈志英

陈志英

云县中医院(云南云县675803)

【摘要】目的探讨晕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一组16例眩晕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100%。

【关键词】眩晕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2-72-01

笔者在临床上曾收治一组眩晕症患者,兹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在16例患者中男性5例占34%,女性11例占66%。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36岁,病史最长20年,最短3年,平均12年。患者中农民5例,工人3例,个私老板4例,干部2例,学生2例。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两腿直冒金星、恶心、呕吐、情绪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双目紧闭,不能站立,卧床不动。入院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将头放于不易引起症状的位置。治疗,患者大多恐惧不安,给予安定10mmg肌注,解除紧张情绪,静卧,避免声光刺激。恶心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胶。改善内耳循环用双氢麦角碱,改善血液循环用氟挂利嗪。脱水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利尿使用呋噻20mmg静注。血压偏高者,给予肌注复方冬眠灵2ml或非那根75mg,或静注5%碳酸氢纳100ml,若血压偏低,可给5%葡萄糖60—80ml静脉注射。如果治疗3b后症状不减,上述药物可以重复使用或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同时给予复方丹参片、维生素B1片、谷维素片等药物治疗,明确诊断后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酌情选用镇静剂(苯巴比妥、地西绊)、血管扩张药(盐酸倍他啶、东茛胆碱、烟酸等药物)、利尿剂(双氢氯塞嗪、呋塞米),同时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次/d,共7d,并选用眩晕停、晕海宁、阿托品、葛根黄酮片治疗。

16例患者均加服中药:五味子10g,酸枣仁6g,山药10g,当归10g,桂圆15g,每日一次,共21d。

随访一年后,16例患者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体力恢复,工作生活学习不受影响。

讨论:眩晕是一个甚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机体与空间相对的定向感觉障碍及平衡障碍,眩晕的典型症状是一种运动幻觉,病人感觉外物或自身旋转,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改变,伴或不伴耳鸣。非典型的症状则可仅表现为头脑沉重不稳,即所谓的头晕感觉。临床上典型的眩晕为前庭系统的病变引起。眩晕分为中抗性和周围性两类。其病因治疗是根本,在病因尚未明确者,要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寻找病因,在脑晕急性发作时多能用药物控制,但不能让患者过早地活动。只要患者和医生很好地配合,消除顾虑积极治疗,除少数病例外,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迟早都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