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徐萍张枫姚亦晟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经过为期2个月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护理干预;效果

在临床中,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血脑屏障两侧的渗透压发生改变而导致脑水肿的发生,从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并出现全身表现,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小时,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或者而处理当就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现阶段,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期间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因病施教,让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得到提高,这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此,本文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为39岁-76岁,平均年龄(42.7±2.6)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1.4)年;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为39岁-74岁,平均年龄(41.3±2.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4±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一是因为该疾病临床症状让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得到增加,同时该疾病的治疗费用高并且治疗时间长,这些都会对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这对稳定患者的情绪具有重要帮助【2】。

二是给患者提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叮嘱患者不能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有的患者具有糖尿病,那么就应对这类患者的糖、蛋白质以及热量等的摄入量进行控制,给与患者淀粉类的食物。如果患者的血脂高,那么就应该对患者进行限食,叮嘱患者及时摄入碳水化合物,让每日热量的摄入得到保证【2】。

三是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医护人员要用自身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消除,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四是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的尿量、水肿程度、循环系统等各项指标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对超滤量进行科学的设置。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透析时间进行控制,并将下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告知患者。

1.3观察指标

经过为期2个月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将采取SPSS20.0软件来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对比

表1-两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度达到了71.6%。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3.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在临床中,血液透析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对,那么就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的几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行为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改善,这对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3】。本文研究显示:一在行为管理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93.3%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6%的护理满意度,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其玉,徐红艳.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的行为管理及失衡综合征预防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5):890-891.

[2]曹建侠.整体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8(21):27-28.

[3]邢伟,吴艳青,宋延锋.健康教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0,16(10):1273-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