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全过程视角下对既有体育场改造策略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设计全过程视角下对既有体育场改造策略的探索

汪均

关键字:既有体育场;设计全过程;改造策略

引言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之后,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近几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和亚运会使得各地的体育运动中心都纷纷建设起来,体育建筑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体育建筑的设计建造速度也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体育健身政策的实施。但是我国的体育场设计和建设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导致目前的体育场设施设备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在体育赛事举办和进行的要求。因此,要在既有体育场的建设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应性和合理性的改造,以保障我国目前的既有体育场重新散发活力和具有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水平和标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继续向前发展。

一、当前既有体育场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内空间利用率较低

本人在就体育场地的空间使用问题上进行了实地勘察和研究,发现当前很多的体育场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场地内建设利用的面积很小,体育比赛场地的狭小,观众看台的不合理规划,导致了很多的土地空间被闲置没有加以建设利用,这是体育场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严重纰漏和失误。体育场的占地面积影响着体育场的建设强度,如果场地内的空间利用率低,就说明体育场的功能性和设施性都不够完善,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导致土地集约化程度受到了阻碍,不利于体育场经营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场地以外的城市空间建设,妨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体育场内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当前的体制原因,体育场的建设和责任主体大多为各级政府部门,所以在体育场管理和建设上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省市城市内的体育场,本人从某方面了解到各层级政府机构在规划建设体育场时都缺乏一定的合作和交流,分散建设功能性的设施和体育场馆,因此出现了“一场多馆”的重复体育设施建设,这些具有同质性的设施场馆极大的占用了体育场内的有效空间利用面积,导致了场地内的公共体育健身空间不足和难以管理的现象,造成资源过剩或者资源严重浪费,体育场的价值和作用不能得以完全体现。

(三)体育场内功能单一

本人在研究我国既有体育场存在的问题时,通过研究分析体育场的功能和作用,发现我国的体育场是专门针对一般规模或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而设计建设的,比如世界性的、全国性的以及区域性的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的举办和进行,但是这种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的类型和数量每年不可能举办的频率过高,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体育场都是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它所具有的体育功能唯一性,场地内的所有基础设施和观众看台,包括音响设备都是针对体育赛事活动而建设的,这种功能的单一性就决定了体育场用途的单一性,其日常的使用率极低,导致体育场的设计和大量的资金建设投入成为了一种极大的浪费。本人了解到的大部分体育场的功能目前多是群众散步的休闲场所,体育场健身锻炼的基本功能也未能得到完全的实现和很好的保障。

二、对既有体育场的改造策略

(一)合理场内布局,提高场地利用率

在既有体育场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体育运动需求时,本人对相当一部分的体育场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析,尤其是在针对当前体育场设计过程中忽视场地面积利用率的问题上,对一些既有体育场在未来设计改造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既有体育场的改造设计中,首先要考虑体育场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是否能够满足体育赛事和其他活动的需要,所以从设计的视角上看,要完善体育场内的功能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场地面积的利用效率和使用面积,尽最大的可能要使体育场内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和完备。此外,在改造设计中还要尽量控制和降低大型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可以适当划分出公共体育健身区域范围,既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保障了体育馆的使用面积达到了最大化。所以合理设计体育场地内的布局,提高场地利用率配合完善的基础体育设施和看台设施以保障体育赛事的圆满进行,保障观众们的观赏娱乐效果,发挥体育场应该具有的体育和娱乐作用。

(二)统一规划场内设施

在对既有体育场进行改造设计时,本人实地调查了多个出现“一场多馆”现象的体育场,得出分析结果是一定要使各个建筑责任主体达成一致的设计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各项改造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配套设施设计建设共享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要达到优化体育场内设施设备的设计要求,对改造的体育场进行统一分块分区规划,以体育项目类型作为设计基础,完善配套设施设计和建设,完善公共体育健身项目的建设,要使体育场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健身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保障体育馆内的设施种类丰富多样,保障群众的健身和体育锻炼的需求,以此来促进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推动地区体育健身政策的普及和实施。

(三)建设和拓展体育场多功能利用

近年来国家推行全民健身和促进公共体育建设的政策影响和大力推广,原本封闭管理的体育场逐渐开始对群众开发,所以本人认为在改造既有体育场的设计过程当中,就不能单单考虑场地的体育竞技性,因为体育赛事具有一定的时间阶段性和当前大型比赛项目的稀少等等,体育场的作用在日常的经营中难以发挥体育作用,所以本人建议在对既有体育场进行设计改造时还要重点考虑体育健身的全民化和公共化以及文化、娱乐的教育宣传功能。比如近年来,明星艺人的巡回演唱会、大型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大型晚会现场以及地区性运动会和电子竞技比赛等等项目都在体育场内举办和进行,这是由于其场内的个别设施和设备可以满足其营造大型现场的气氛和能够容纳更多的观众,所以在对既有体育场改造的设计中也要保障这一点,要在体育性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文教娱乐功能的配套设施和区域看台规划。另外,在无任何体育及文化活动时,可以在设计时考虑增添全民健身的相关简单器材和设施,充分保障体育场的日常利用,最大程度上发挥体育场存在和设计改造的价值,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结论

因此在未来的体育场设计和建设要朝着公共化、群众化、专业化已以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要通过对既有体育场的重新设计和改造,完善体育场的功能,提高其使用价值,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通过上述对既有体育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对既有体育场从设计全过程的视角下进行了改造策略的探讨。分析结果对于提高我国土地面积使用效率和城市空间利用率都有重要影响,能够加强我国体育建筑的完善和体育公共事业的发展进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国策,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剑峰.设计全过程视角下对既有体育场改造策略的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于博.基于价值提升的体育场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刘献梅.城市既有体育场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