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刘玉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刘玉国

刘玉国

(平原县中医院;山东德州253100)

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8例,研究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辩证地活血化瘀疗法。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6.3%,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瘀证患者116例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8例,常规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7~72岁,平均(42.2±2.3)岁,疾病类型:头痛14例、胃痛18例、心悸11例、胸痹7例、腹痛8例;研究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6~71岁,平均(42.1±2.2)岁,疾病类型:头痛15例、胃痛18例、心悸10例、胸痹8例、腹痛7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要对常规治疗组采取西医治疗的方案,因为患者所患疾病不同,所以要按照临床上西医的治疗指南对各种疾病进行分别治疗。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针对血管病的情况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对患有妇科炎症疾病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给解痉平喘的药物,给胃溃疡患者根治HP治疗,对有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给营养神经以及维生素治疗,对于各种慢性疾病都要对因对症治疗。而对于活血化瘀治疗组的患者,要按照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适当地增添或减去某种药材,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两组的人员,都要采取医院内同样专业的护理人员,减少护理差异。对于治疗期间的康复工作,两组患者也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康复治疗影响康复水平,增大实验的误差。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对于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组的治疗,我们要采用中医的辨证法进行施治,不同病种需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对临床症候进行辨证分型的时候,主要分为六个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气虚血瘀证,血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每个类型都有不同方剂的调整,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护理以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四个等级。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病情未在反复,判定为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没有反复,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没有完全消失,偶有复发现象,判定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症状没有缓解,甚至疼痛感加剧,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实验的数据,我们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输入到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一处理,当P<0.05,我们称之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数据统计的时候要进行多次输入处理,避免输入的人为误差。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治愈29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常规组治愈17例,有效19例,显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医领域很多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本次实验验证,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对很多疾病都有确切的疗效。在心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冠心病的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的斑块时间久了,很容易随血液流动脱落下来,阻塞血液流通,导致患者缺血缺氧。在中医领域我们称之为阴阳平衡失调,寒湿之气侵入身体,使体内的气血不能正常的运行。如果患者饮食不够规律,患者的脾胃也可能会受到伤害,这样在中医领域可以称为痰湿,痰湿也会使人的心脉气血运行受到阻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解除患者的急性发作期缺氧的情况,配合合理科学的中医方剂治疗,给患者适当的汤药,胶囊以及注射液进行治疗。还能够在后期对身体进行调养,最大限度地排除患者的疾病困扰。在中医辨证治疗学中,胃溃疡有着另外一种定义,中医将胃溃疡定以为胃脘痛。通过辨证的方法,得出其主要的病机得出其主要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在中医的辨证结果可应用疏肝理气的药物来治疗,并且有临床治愈的实例。在很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方案都有很重要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是血运受阻或血离静脉所致,为病理变化产物之一,多在患者组织细胞、脏腑器官出现,可对细胞和脏腑器官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危害患者健康。长期瘀血可引发痛经、头痛等症,虽然瘀血部位不同应采取区别治疗,但仍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需结合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如寒邪所致血瘀,应以温阳散寒为原则;对气血虚弱者应注重补血补气。身体虚弱者应避免过度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避免正气受损。另外,还应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禁忌,如孕妇不应采取活血化瘀治疗。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是医学界的精华,但是在长期的西医探索中,中医已经渐渐被忽视,这样不仅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遗失,也是整个医学界的损失。所以,在日后的医学发展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将中医治疗方式融入到西医的临床研究中,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的痛苦。这样一来,既能发扬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又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提升整个民族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南山.中医外科血管病症及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8-9.

[2]赵建刚.中药活血化瘀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31):169-170+173.

[3]宋倩,刘健,周巧,黄旦.活血化瘀通络药在风湿病膏方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05):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