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要求看医学继续教育的服务意识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从现代要求看医学继续教育的服务意识转变

姚月玲

姚月玲(广东东莞市妇幼保健院523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431-02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已由单纯生物医学观延伸到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改变导致了医学继续教育目的的转变,而应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服务对象。本文就医学现代要求,探讨医学继续教育的服务意识转变。

【关键词】现代医学医学继续教育服务

1医学继续教育现状[1-3]

据了解,2008年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第13次工作会议审定,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确定3242个项目获准为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395项为备案项目)。参加国家级项目面授班学习的将有30多万人次,参加远程项目学习达将60多万人次。医学继续教育近几十年得到了各级卫生单位的认真贯彻实施,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逐年增多。但必须承认医学继续教育在发挥促进单位发展和提高业务水平作用的同时,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距离,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尤其是继续教育中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不够,进而难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

2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4、5]

医学目的核心课题之一是生命质量问题,医学目的的转变,对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医学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继续教育成为医学的时代命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这和医学目的的客观需求很不适应。因此,基层卫生保健急需医学继续教育,进而让众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自觉自愿地接受医学继续教育,造就一大批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新型医务工作者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医学全才和专才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应该输出更多的优质服务,使他们的潜力和个性有突破性开发,以实现自我改造、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3医学继续教育服务意识转变的动因

3.1医学内动因[6]

来自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20世纪40—70年代的医疗技术、医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是治疗技术受益于高科技发展,如人工脏器的出现、激光医学的应用、直线加速器治疗等高科技治疗的出现,患者的生命质量本应该得到显著的改善,然而临床实践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因为越是高科技医疗技术,病人越是要面对各种冷冰冰的机器,就越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暖流服务。医学现代要求的高生命质量问题与之就有了很大冲突。社会的进步、人们卫生观念的转变和消费供求矛盾的突出化,促进了医学伦理的发展,使医学教育目的和方式适时调整与完善。加强医学教育服务是现化医学的根本趋势,也是医学继续教育服务意识转变的内动因。

3.2医学外动因[7]

来自企业界中时兴的“满足顾客”观念。首先,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为了企业的生存,服务意识已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就像上世纪初引起产业革命那样,现在是服务革命的时代,“满足顾客”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最大的课题,这种状况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由于患者需要的多样化、医疗技术的高度发展、药品价格余利的减少以及病床周转率的下降等使医疗单位经济状况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单位也应和企业一样引进“追求顾客的满足”,把患者当作顾客,为满足顾客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已是必不可少。其次,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护士人才市场总体趋势正向供大于求的趋势发展,护理人才的质量要求日渐提升,然而护理职业本身的特点和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增加,对在职护士而言,从年龄和知识的角度看,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职业危机感[2]。要在护理人才市场占据优势,就要把危机感转化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动力,努力吸取护理知识的新鲜血液,提高专业水平的素质。再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普及发展,危机感同样发生在我们的继续教育机构,培训的对象即是我们的顾客,我们每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均要重塑“满足顾客”观念,才能适应顾客的选择,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转变教学观和继续教育服务意识[8-11]

医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成教班主任,应适时转变教学观和继续教育服务意识,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教育观中跳出来,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教育沟通技巧,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全新的现代医学观、现代服务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成教班主任是学校与广大服务对象的沟通纽带,因此更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在沟通中注意积极倾听,尊重教育对象的权力,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热情;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耐心,与他们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所需,在学校里营造一种充分信任的氛围和充满尊重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呼唤人文回归。

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使人性化成为医学教育领域不可缺的基石,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促进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广大医学继续教育对象提供更优质服务;才能使医学继续教育与医学高速发展的现代要求更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中国水电医学,2008,(01).

[2]继续医学教育专栏.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01).

[3]继续医学教育专栏.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02).

[4]朱秋沛,毛宗福.利用地方护理学校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8,(06).

[5]赵红.调动护理人员继续学习积极性的实践与思考.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02).

[6]汪国华.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理学水平.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02).

[7]郑木明,林新宏,高等医学院校的继续医学教育功能与实施对策.医学教育探索,2008,(01).

[8]胡秀凤,周新凤.提高护士继续教育质量的做法及体会.实用医药杂志,2008,(01).

[9]杨柳.创新继续教育工作开发医院人力资源.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9).

[10]李皓,肖爱平.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的培养.怀化医专学报,2007,(01).

[11]黄元媛,周振军.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南方医学教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