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习作教学,提高作文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多元化习作教学,提高作文有效性

梁晓娟

梁晓娟(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碧溪小学四川通江636700)

摘要: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每篇课文都是作文教学的范文,而且教材中作文内容具有多样性。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形成“两张皮”。写作教学常常表现为作文而写作,在作文课堂中“闭门造车”,一味地“讲、读、抄、练、背”,出现学生不愿写、没什么写、不会写的现状。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习作教学,首先倡导在阅读教学中提供写作“支架”进行随堂写作,然后开展自主选题写作,最后推行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制度,以此提高作文有效性。

关键词:多元化;习作教学;支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1-202-01

一、提供“支架”,随堂写作

作文课必须上成“持久战”,将学生的习作化整体为部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边角料”,产生写作的“零部件”,集腋成裘,激活学生写作智慧思维。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时,做到以阅读带动写作。首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提供写作的“支架”,适度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随堂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1.主题式支架,延伸课外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都是围绕主题安排的。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外,还要延伸课外,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一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伟人的成长故事,并用一百左右的文字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位伟人成长故事。学习课文后,学生还在为周恩来博大胸怀感叹时,我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伟人的成长故事呢?”学生纷纷拿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课前写作训练,学生既了解更多的伟人故事,又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会用简洁语言叙述故事,也为“单元写作”中“介绍别人的成长故事”提供素材。

2.内容式支架,联想生活

每个读者看完一篇文章后,都会由文章的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学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我进行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上小学时发生的事。那在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许多事,你能将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与大家分享吗?要求用一百五十字左右将事情叙述清楚。”学生一听,高兴地答道:“能!”就这样,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件件事在孩子的笔下生花:高兴的、伤心的、烦恼的……这让学生提前为“单元作文”中“回忆自己成长经历”打开了写作思路。

3.情感式支架,发表见解

每篇文章都包涵着作者一定的情感,读者阅读时也会产生共鸣。如《乌塔》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乌塔》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乌塔的做法是否对”为话题,写下自己读后独特的感受。接着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竟然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单元作文”中“《读<乌塔>想到的》”化难为易。

4.写法式支架,迁移运用

学语文,除了积累语言外,还要学习写作方法。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文内容前,我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书信的格式、写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写信,对此很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迁移运用书信的写法,我顺势提议学生:“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有些心里话想说给对方听,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呢?”学生如释重负,大声说:“是!”“那我们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对方呀。”我神秘地说道。随后,学生嘀咕着:“原来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对方,这种方法真好!”写作服务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时,写作兴趣就高。学生只用几分钟就把信写完了,而且书信格式也掌握了,突破了“单元作文”中“写一封回信”的难点。

二、自主选题,个性化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提供写作“支架”进行随堂写作,为“单元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写作的需要,在教学“单元作文”时,我积极倡导自主选题,个性化写作。

1.激发兴趣,明确内容

教师在没有激发学生写的热情下,“多写”就等于“瞎写”,“写”要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于是,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刚学完四篇描写不同人物成长经历的课文,对文中的人物有所了解。相信大家有许多话想说,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尽情交流吧!那你是介绍成长的故事,还是谈《读<乌塔>想到的》,或者根据王虹的来信而写一封回信呢?”学生发现畅谈的内容如此丰富,还可以自由选择,一下子来劲了,巴不得马上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交谈。

2.自主选题,分组交流

学生明确交谈内容后,各自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话题。然后,我让学生根据同一话题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发言,师生一起评价。

3.自由写作,初次修改

学生有了“随堂写作”和作文课堂交流的基础,对写作也不害怕了,有话可写了,而且写起来得心应手了。学生写完作文后,运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初次修改。

三、多元化习作评价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写完作文后,我推行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互评、师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评价标准多元化,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1.生评,再次写作

学生自己初次修改作文后,组内成员互相修改,学习同学的优点,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改完以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师评,体验成功

(1)写下“激励性”评语。学生交上作文后,我不但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而且写下“激励性”评语,让关怀充满学生心灵。

(2)创设展示的平台。我用心发现每位学生在作文中闪光点,哪怕一个词或一句话,在作文讲评课上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扬起自信的风帆,点燃学生作文的情感。

(3)指点发表的路径。为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写作动力,我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平台的发表:对于写作水平低的学生,我善于捕捉习作中具有独特性的句子或段落,鼓励学生工整地摘抄在班级“好句佳段”记录本中;对于中等写作水平的学生,我指导多次修改,然后誊抄在班级“作文选”上,或者粘贴在教室“学习园地”里;对于富有创意和个性写作的学生,我会耐心地指导学生反复推敲,最后推荐公开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当每位学生的作品被推荐发表在各种平台时,成功的喜悦流露在一张张小脸上,写作的动力也随之倍增。

总而言之,在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多元化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严权.新课程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