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王德军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学校初中部六安237000

【摘要】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上述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规律。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意象语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素养的民族之魂——古诗词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语文和生活紧紧相连,语文教育还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辞采华美,意蕴深远,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的凝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悦,也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这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遐思不已,读起来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诗词中还有许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诗句,如“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千磨万击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写出了深刻的哲理,经常诵读这些古诗词,不断积累,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的敏感力,洞察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使语言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文彩。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手段。

古诗词辞采美主要表现在:其一,准确。古诗词在表情达意上非常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古人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说明古人对语言的锤炼讲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二,形象。古诗语言生动形象,诗画相融,意象丰富,意境高远,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仿佛身临其境。其三,精炼。诗词多是短小的抒情诗,每首诗里面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古人把“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视为自已的审美理想。

二、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探讨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词的欣赏过程就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而诗人之情的表现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绘表达出来,于是,教师在教古典诗词时的关键是要引领学生从作品所呈现的外部意象出发,由此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的整体意境,达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品味语言美

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这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都形象说明了诗词应重视“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诗人之悲而悲,为诗人之乐而乐。进而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其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通过声音达到自已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相互交流的境界。

诵读,关键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要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和语调进行表情朗读,才能准确、完整、动人地展示出诗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显现,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掌握诗的感情基调,以情夺人,在表情、音调、节奏上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诵读时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已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每一句诗词仿佛出之于已口。似乎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去感受曹操的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去倾听李清照的绵绵相思,爱情至上的离愁别绪……要进入诵读的高境界,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让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参预进来,渲染气氛,通过专业人员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诗词的感情基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

(二)身临其境品古诗——再现意境美

当代美学认为,诗词的全部意义远远超出作者创作时所赋予的意义。由于意象的不确定性,作者的个性并不直接地明显表述出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词的言外之意,加以补充,领悟真情,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捕捉意象,品味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和补充作品中的景象,再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知人论世话古诗——体验情感美

诗歌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追寻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体验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古代诗人各有特征,他们或因生性乐观而闲适,或因看透人生而旷达;或醉心于田园,或沉迷于山水;或因老友分离而忧伤,或因故知相遇而狂喜。每个诗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也各异,于是诗歌中就流露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感悟它们我们就可以体味世间百味人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搜集有关史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做到“知人论世”。这样,学生对诗作中抒发的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如教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如果不对诗人的官场失意和入仕情怀的介绍,学生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

结语: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幅图画。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让学生进入情境交融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顾振彪.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2]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理论构建[J].杨志刚.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