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肠梗阻患者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41例肠梗阻患者护理措施探讨

李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湖南长沙410008

李芳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对我院41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包括严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及营养支持护理以及胃肠减压管护理。结果:41例患者中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顺利解除梗阻,好转后出院;有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均解除梗阻。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病情恢复及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4文献标识码:B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41例肠梗阻患者,41例患者中,包括男27例,女14例;年龄跨度41~82岁,平均年59岁;住院时间4~9d,平均5d。所有患者均有腹部立位X线平片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气液平面,均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临床表现有停止排便、排气,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中肠梗阻原因如下:肠粘连19例,腹腔结核7例,肠扭转5例,肠狭窄2例,肠蛔虫1例,肠道畸形2例,原因不明肠梗阻6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禁食水,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给予补液及营养支持,亦给予抑酸治疗。注意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1]。

注意抗生素的应用,一般属于预防性应用,因为如果是粪石性肠梗阻,粪便在结肠内蓄积,粪便里面含有大量肠腔内细菌,长时间梗阻后大量繁殖,发酵产气,进一步加重梗阻症状。所以可以早期应用抗生素可预防细菌感染,减少毒素的吸收,一般肠道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所以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或三代头孢等抗生素[2]。

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灌肠。我们采用的灌肠液是石蜡油与肥皂水,两者交替灌肠,2次/d。方法是石蜡油60~100ml先用,保留灌肠,石蜡油的作用是软化粪便,保留时间可以久一些,2~3h或更长时间。之后再用1%肥皂水清洁灌肠,温度控制在39~41℃,以免直肠粘膜烫伤,液量500~1000ml,插管深度15~20cm[3]。

还可以在腹部胀痛的部位局部热敷。热水袋内盛40~50℃热水平整放于腹部,3次/d,每次不超过30min,以促进肠蠕动。

2、结果

本组41例患者中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顺利解除梗阻,好转后出院;有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7例手术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结核诊断,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所有手术患者均无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术后均解除梗阻,随访1~5年无复发。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为了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及病情介绍,仔细向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介绍同类疾病的治愈的病例,帮助其克服恐惧及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病情观察

对于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观察极为重要,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绞榨性肠梗阻发生肠缺血性坏死。密切观察患者精神意识、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重点观察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的情况,准确记录24h的出入量,观察水电解质情况。

3.3胃肠减压管护理

胃肠减压的患者的鼻管护理尤为重要。通畅的胃管可以有效减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护理人员注意保持胃管通畅,牢固固定胃管,以免出现折叠、扭曲或滑脱。每日观察胃管内液体的的颜色、量、性状并作好记录,胃液明显减少、变清,是判断肠梗阻缓解指标之一。若有胃液增多,变浑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3.4饮食及营养支持护理

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同时结合病因治疗,有利于控制感染及肠结核吻合口愈合,维护器官功能和改善临床症状。对于肠梗阻患者病程较长时间胃肠减压,使营养摄入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脱水,全身情况差,因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能量不足。特别是肠结核伴肠梗阻患者本身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很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等,所以其营养支持尤为重要[4]。

早期积极静脉内输入足量的液体及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等,入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胃液丢失量,尿量、血电解质变化决定,护理人员做好肠外深静脉营养的护理,使营养液均匀滴入。尽量快地将全肠外营养改为肠外营养加胃肠内营养,因为肠内营养物质是经肠道和门静脉吸收的,符合生理过程,能量和营养能更好地被机体利用,还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这个需要根据肠蠕动恢复情况来决定。本组20例患者全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及时纠正了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

术后患者应该24~48h禁食、胃肠减压,等待其肠道功能恢复后,慢慢撤除胃肠减压,开始进食,以流质开始。注意食物中包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食物顺序从多次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在术后2~3d后给予全量流质饮食,再过1~2d改半流质饮食,2周后改软食或普通饮食。

3.5胃管注药及护理

胃管注药可以刺激肠蠕动,减少肠壁同肠内容物间的阻力,促进内容物通过狭窄变形的肠腔,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

本组27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有13例采取液体石蜡胃管注入,方法是每日3次液体石蜡50mL向胃管注入,13例患者经治疗7天后,腹痛减轻,腹部柔软,肠呜音正常,有水样便排出。余14例根据中药大承气汤能够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推进,改善腹腔内血运及肠壁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吸收及抗菌抗炎作用的原理[5]。首煎液与二煎液共400mL,分别采取胃和直肠给药途径。胃管灌注中药的温度以38~40℃为宜,此温度有利于肠道吸收。药液过凉易引起肠道不适,过热易烫伤胃肠黏膜。直肠灌肠温度控制在39~41℃,深度约15~20cm[6]。保留30min,以利肠管吸收,连续使用3-5天,腹痛、腹胀症状消失,能自行排气排便。

[1]罗爱萍,梁银连,陈锦坚,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9(16):201-202.

[2]亓月琴.临床外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

[3]杜金玲.38例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心理护理、饮食及营养支持护理以及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天津护理,2009,17(5):288-289

[4]何权瀛.综合医院应当积极参与肺结核的防治工作[J].临床肺科杂志,2002,7(1):35

[5]舒永平.肠梗阻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47.

[6]童志敏.老年肠梗阻患者276例的综合治疗与细化护理[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