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风能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风能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李满辉

(大唐贵州兴仁发电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风电开发作为新能源发展符合国家及贵州省能源发展战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但作为高原低风速山地风资源,黔西南州风电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研究政策,加强整体统筹规划,按照集中开发和分散接入发展同步推进,着力加快风能发电建设。确保风电开发助推贵州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风电开发;高质量发展;分散式;建设;管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推进、有机统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笔者经过深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各县市调研收资,在初步掌握了黔西南州风能资源禀赋、项目分布情况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风电开发相关政策及影响风能资源开发因素分析,对黔西南州风电开发利用提出了风能开发建议。

一、黔西南州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属于高原低风速地带,1981~2010年全州年平均风速为2.0m/s,在贵州省风能资源区域分布中属于四类地区,即风能资源贫乏区。但总体来看,根据《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黔西南州中部、西南部、东北部的局部地区风能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风速较大,70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5m/s~7.0m/s之间,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从具体分布来看,黔西南州70m高度风能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由“兴义-安龙-贞丰-普安”等县市行政中心圈定的这一地带及周边部分区域;州北部、南部以及东部等地属于风能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区域,70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2.0m/s~3.0m/s之间。黔西南州风能发电设计年平均利用时间在1094小时~2046小时之间。

二、项目开发利用现状

“十二五”初期,黔西南州未编制风电项目发展规划,但通过多方努力,风能实现了从无到有。2015年底黔西南州实际建成风能项目共计2个,装机规模122MW,分别是中电建贵阳院开发的苏家屯项目及三峡新能源开发的横冲梁项目。两者均于2015年底投产,属于“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为了进一步推进风能资源的开发,“十二五”末及“十三五”初,黔西南州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发布了《黔西南州“十三五”新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按照已开工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以及储备项目三类共计规划了38个风电项目,总容量为2318MW,分别分布在黔西南州2市、6县及义龙新区。

但近期笔者通过深入项目现场调查了解到,截止2018年底黔西南州已投产风电项目仍只有苏家屯项目及横冲梁项目2个,《“十三五”规划》的38个项目推进缓慢。其中有晴隆县长地风电场、马鞍山风电场等7个项目在规划时处于测风,但实际上测风单位没有后续跟进导致项目目前基本没有前期消息,同时又了解有兴仁巴铃项目、望谟坎边项目等其他5个项目被当地政府部门纳入前期准备考虑。综合统计,目前在各县市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跟踪落实的项目约有36个,装机容量约2026MW。其中:已核准备案项目11个,装机容量594MW。上报待核准项目4个,规划装机容量202MW。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5个,规划装机容量944MW(其中:完成测风项目5个,规划装机容量360MW,测风阶段项目10个,规划装机容量584MW)。另外6个项目虽已列入《“十三五”规划》,实际还未进入测风立项阶段。

三、原因分析

(一)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域煤炭资源矿带也较为丰富

黔西南州风力资源较好的区域包括中部、西南部及东北部,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普安、兴仁、晴隆、安龙、贞丰、兴义六县市,除黔西南州东北部及册亨县境内局部风能资源较好区域未与煤炭资源矿带重叠外,其他风能资源较好区域均与煤炭资源矿带大面积重叠。经调研了解到,36个项目中有17个项目受到限制性条件影响,而17个项目中受压覆矿影响项目有12个,装机容量608MW,在涉及限制性条件项目中占比近70%。

(二)风能资源匮乏区域林地、生态红线分布较多

结合实地踏勘及现有调研资料来看,普安县及晴隆县北部风能资源匮乏区域属于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册亨、望谟、贞丰、兴义四县(市)风能资源匮乏区域生态红线及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而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占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坡度25度以上区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和一级国家级公益林”。而目前涉及限制性条件的17个项目中受林地及生态红线影响的项目有2个,总装机容量110MW,占比12%;受自然保护区影响的项目有2个,总装机容量84MW,占比12%。

(三)风资源较差开发后无法保证收益

综合来看,黔西南州处于高原低风速地带,风能资源区域属于四类地区,即风能资源贫乏区。从风速分布情况看属于低风速山地风资源,场址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多样,施工难度大,道路施工量大,环境水保等防护工作要求高,导致造价成本高于常规的平原风电场。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在风电补贴方面的降低及竞价配置工作的推进,风电投资收益难以较以前有很好的保障。因此,这也是黔西南州风电项目推进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风能开发建议

黔西南州风能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可规模开发的风电项目也不算多。但是如果充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集中式风电竞价配置开发的基础上,着重发力不受年度建设规模限制的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话,则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缺电少电问题,对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企业开发成本提高项目收益,加快黔西南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整体统筹规划,实现风电稳妥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印发的《贵州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到要稳妥发展风电,优先保障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笔者认为整体上要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有序进行风电开发建设。政府部门要按照《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47号)及《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做好集中式风电项目竞价配置及分散式风电项目发电市场化交易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建设单位在风电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风电建设扎实推进,真正实现风电稳妥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研究政策及需求,提高风能资源利用水平

政府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及能源发展需求,按照集中开发和分散接入发展同步推进、重点发力分散式风电开发的原则,着力加快建设一批风能发电项目。贯彻落实《贵州省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方案》,充分考虑黔西南州山地风电的特点,发挥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规模相对较小、靠近用户侧、就近接入等优势,加快在黔西南州的偏远山区,大力开展风能资源的测量、评估工作。

(三)开展限制条件移除研究,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

目前,黔西南州风电项目开发受压覆矿、林地、保护区、生态红线等限制性条件影响较大。州内多数项目因存在的压覆矿问题难以解决,推进缓慢,如兴义七舍等5个已核准项目,均由于存在压覆矿问题未能解决,项目核准后未按计划施工建设。另外,存在林地、生态红线等限制性因素项目因涉及调规,项目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增加,如望谟新屯项目2016年核准后,因等待生态红线调规,延长了项目开发周期。因此在满足风能资源开发条件及投资收益率要求的同时,企业要主动,政府要协同,针对重点如压覆矿、林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限制性条件进行重新审查研究,确保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