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妊娠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过期妊娠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

庞正钰黎文清吴东冯惠娟王菁鹏

庞正钰黎文清吴东冯惠娟王菁鹏(广东省湛江市妇幼保健院524038)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64-01

【摘要】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手术产的机率是足月妊娠的2倍多;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是足月产的近2倍。讨论增强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过期妊娠,是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过期妊娠围产期保健

过期妊娠是产科的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5%—12%。过期妊娠的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并随妊娠期延长而增加[1]。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对我院179例过期妊娠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足月妊娠分娩进行对照比较,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过期妊娠的诊断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五年间,总分娩数为2536例(活产数2554),其中:早产203例、足月产2154例、过期产179例。过期妊娠发生率7.06%。经产妇113例,占63.13%;初产妇66例。占36.87%。新生儿窒息231例,发生率9.04%,比北京市十年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稍高[2]。新生儿死亡35例,死亡率13.70‰。

2.2过期妊娠剖宫产率比足月妊娠的高一倍多(见表1)。通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1不同孕周分娩方式的比较

分娩方式足月妊娠过期妊娠

例数%例数%

剖宫产38617.927340.78

阴道分娩176882.0810659.22

合计2154100179100

x2=54.66,P<0.001

2.3胎儿出生体重过期妊娠时,胎儿体重和身长均可比足月妊娠明显增加。但也可因胎盘功能不全或下降,体重不增反而减少。本组足月妊娠胎儿平均体重2938g,过期妊娠胎儿平均体重3651g,较前者重713g。

2.4妊娠周数越长,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见表2)

表2不同孕周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孕周分娩并发症

例数%例数发生率(%)

<372038.016532.02*

37~<42215484.9429113.51

42~<431686.627041.67**

≥43110.43872.73**

合计253610043417.11

注:*与足月孕周比x2=49.57,P<0.001

**与足月孕周比P<0.001

2.5过期妊娠胎儿、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妊娠(见表3)。

表3过期妊娠与足月妊娠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足月妊娠过期妊娠P值

例发生率(%)例发生率%

胎儿宫内窘迫1034.784324.02<0.001

新生儿窒息1687.802111.73<0.001

死胎40.1831.68<0.001

死产10.0531.68<0.001

新生儿死亡150.7084.47<0.001

合计29113.517843.58<0.001

3讨论

3.1过期妊娠,给母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首先,胎儿体重相应增加,颅骨变硬,增加了难产的机率。加上胎盘功能老化,承受分娩过程子宫收缩压力的能力差,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往往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对母亲的损伤增加,加重产妇的疼痛和出血量,不利于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3]。其次,因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容易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增加了新生儿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因此,过期妊娠分娩,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至关重要。

3.2由于过期妊娠胎盘老化,功能下降,而胎儿对氧的需求随妊娠的进展而增加,尤其妊娠43周以后,胎盘供氧明显减少,此时胎儿氧的供应仅能维持基本需要。一旦产时负担加重或各种原因引起难产时,容易造成窒息,甚至死亡。故应加强对过期妊娠的监护,必要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3.3过期妊娠对母婴都是不利的,由于胎儿并发症自妊娠41周后与日俱增,因此,适时进行人为干预引产,是解决过期妊娠的有效方法。但为避免引产的盲目性,应注意测定尿雌三醇与肌酐(E/C)比值,监护胎盘功能。若尿E/C比值<10表明胎盘功能减退,应积极引产或手术产,并尽早娩出胎儿,保障母婴安全。

3.4因过期妊娠是影响围生儿发育与生存的病理妊娠,产科工作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预防其发生并不困难,只要加强孕妇及其家属充分认识过期妊娠的危害性,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适时结束分娩,不要等到过期妊娠时再行处理,完全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1.

[2]李禾.等.北京市1993——2002年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0):733.

[3]黎文清.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