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探讨

叶海汕

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高校图书馆内部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全校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个领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不仅给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难度,带给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巨大的挑战,为了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实现高校图书馆完美转型,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对采编方法进行探讨,使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策略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的麦肯锡提出的,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时代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大数据时代是在互联网之后又一全新的技术革命,数据是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等资料保管、访问等场所中最为重要的资产,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也逐渐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不断朝着数字化、多样化、社会化的方向前进,高校图书馆在舍弃传统单一服务模式进行转型时,在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主要特征

(一)采编对象载体多元化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高校图书馆主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文献,这时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为纸质媒体,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单一,而且获取信息的速率较慢,无法给读者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下,读者不仅需要图书馆对文献资料进行提供,也希望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些非结构化的知识产品,例如,动态咨询、热点分析等,因此采编工作的载体也逐渐从纸质媒体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一些非结构化的信息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点[1]。

(二)采访方式发生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规模和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采访种类、文献资源的数量逐渐增加,为了提高采购质量,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进行了网络的采访方式,在采编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文献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进而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服务[2]。除此之外,通过网络采访的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采编工作人员的压力。首先,采编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收集;其次,工作人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根据读者的需求,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匹配,因此,采访方式的改变,虽然可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读者带来优质化的服务,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采编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编目方式发生变化

我国传统的图书采编编目主要采用的手工编目或者网络集中编目,编目工作主要是以确定文献目录标准和目录结构为主,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这种编目方式逐渐被计算机自动化的文献编目形式所替代,计算机自动化文献编目方式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数据存储功能。在资源共享,馆际互借中,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CALIS联合目录。

(四)采编业务社会化

随着全校师生阅读量的增加,读给书馆的编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在业务上逐渐使其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采编业务的社会化,也极易出现加工不规范、分类标引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工作人员就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信息分类整理的能力,因此,在人才的需求上,需要采编人员具有专业的文化素质。

二、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下,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首要策略就是要提高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读者的需求逐渐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想要为读者带来优质化的服务,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并不注重大数据采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种情况就导致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而大数据的到来需要采编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可以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办公软件,除此之外,对于采编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都具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顺利转型,就需要培养和引进大数据的采编人才,为了有效的提高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提高工资待遇,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一些具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水平人才,其次,学校内部也要对这些采编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讲师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训内容要以网络计算机的学习为主,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采取新颖的方式来吸引采编人员的注意力,避免培训过程形式化的现象出现,在培训过后,学校也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采编人员要给予薪资、假期等奖励,对于一些表现较差的采编人员则要进行批评教育。高校要对这些采编人员进行认知匹配,促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良好发展[3]。

(二)完善采编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提供重要的保障,建立健全的采编工作监督管理机制,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对具体的职责进行划分,使采编工作人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大数据时代下采编工作的管理条例需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应该对采编模式进行改革,采编模式除了采访和编目之外,也要加强图书馆的数据分析,不断研发新的技术,逐渐形成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大数据管理流程。其次,高校图书馆也要加强与其它兄弟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吸收其它图书馆内部优秀的馆藏资源[4]。除此之外,采编工作管理机制中也要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采编工作人员只能在后台工作的服务模式,使采编人员可以主动的与读者进行交流,对学校现阶段所缺的资源类型进行收集,最后,学校也要在管理条例中明确采编人员参加培训的时间,使采编人员了解先进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使采编部门成为高校图书馆最为重要的部门。在高校图书馆监督方面,学校除了校内监督之外,也可以结合校外监督进行管理,在采用社会化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对承包商进行谨慎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经验丰富、实力较强、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承包商,并且可以与承包商签订合同,加强对承包商的约束,进而定期对高校对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有利于采编工作的问题的发现即纠正。

(三)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流程

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采编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即采访、编目,所以首先要对手工编目以及自动化编目的流程进行优化,其次,要对采编的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因空间挤占而发生纠纷,最后采编人员要加强对不同工作环节的理解,避免问题的发生。

(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加馆藏资源

增加馆藏资源可以满足读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以给读者提供优质化的服务为目标,在现有的馆藏基础之上,对图书馆内部的服务功能进行重组,加强馆藏资源的整合,进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满足读者的需求。现阶段广大读者需要的是内容深、类型多的馆藏资源,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馆藏资源,对市场上的馆藏资源进行甄别和挑选,要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并不是所有珍贵的资源都需要高额的费用,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一些价格低廉或是免费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将这些具有深度的资源采集后要进行加工,进而形成自己馆内的特色资源,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应以学术型的内容为主,常识性、娱乐性、休闲型的知识为辅。例如,某高校的专业特色为语言,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工作人员可以对语言类的馆藏资源进行收集,以便学生更好的借助图书馆馆藏资源来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采编人员应该加以重视,首先要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提高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采编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流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加馆藏资源等措施对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来存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优化[J].中外企业家,2017(5):236,238.

[2]李倩.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采编工作发生的变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8):159,161.

[3]彭星辰.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7.

[4]郑聪.基于Hadoop大数据技术的文献借阅分析模型设计与实现[D].桂林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