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郭华东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王卞完全小学271406

家访就是班主任有计划地访问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交换教育意见,探讨教育方法的过程。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也是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在转化后进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做好家访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家访态度要诚恳,目的要明确。

班主任不仅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同样要主动地接触家长,积极与家长沟通,坦诚与家长商讨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协助班主任教育好学生,而不能在学生、家长面前摆架子。有的班主任只采用电访或请家长校访的方式,如发现学生违反纪律,动不动就是说“请家长来见我”,这都是错误的,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有,家访的目的是希望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因此,在家访中遇到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头、态度不正确时要大胆、坦诚地指出,详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无准备、无目的的家访往往是拉家常,东拉西扯,了解不到情况,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家访前必须考虑清楚,针对学生哪一方面(如学习、纪律、思想……),要了解哪些情况,准备与家长讨论什么问题。例如,我班中一个成绩优秀生董明,这几天来课堂中显得无精打彩,特别是下午课,成绩急剧下降。在我找他个别谈话时,他支支吾吾,有点心慌,只说没什么。就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家访,向他家长反映这个情况。我电来到董明的小房间里观察,发现他床头摆放着十多本连环画和故事书,于是与家长一起开导他,做他的思想工作。原来董明午睡时间全部用在看连环画上,晚上也偷偷看书到十一点多钟。在老师和家长的开导下,董明终于承认了错误,并纠正过来,于是各方面也恢复了正常。

二、调查、了解,做足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每次家访之前,班主任事先要对这个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甚至对学生平时表现中的某个细节,特别是近段时间的变化,都要一一清楚。这样,才能在家访中有的放矢。另外,家长的职业、工作单位、教育观点等情况,如事先了解一下,对家访工作也大有帮助。

三、家访要讲究谈话艺术,注意“三宜三忌”。

家访时谈话是最需要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进行说明的方法。通过谈话能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究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艺术。其一,宜鼓励,忌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班主任应在家长面前多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应注意分寸,适可而止,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的活动,因此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要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可使学生信服,得到家长的支持。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全面了解情况,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责怪。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要亲切,使双方在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者应该主动接近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们说出心里的话,对症下药。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家访要适时、及时。

如发现学生思想纪律有不正常的情况时,要防微杜渐,及时家访,及时教育,可事半功倍。例如,班中的陈军同学,平时纪律性不强,一天下午,有学生反映他中午偷偷去电子游戏室打电子游戏。于是,当天晚上,我及时家访,向家长反映了陈军的情况,也使他认识到打电子游戏的危险性,让他及时改掉缺点。结果,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打电子游戏,纪律性也强了。

五、家访不是一次性工作,应有跟踪了解。

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决定的。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进步情况,及时表扬,因势利导。对于学生在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家长共同制订教育方案;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家长教育好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