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主题——女权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论《红楼梦》的主题——女权问题

田娟

关键词:《红楼梦》;主题;女权问题

鲁迅先生当年曾说:“对《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也就众说纷纭,红楼梦的主题有很多,但我认为反对男权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影响,从而提出了女权问题,这便是《红》最重要的主题。这也是《红》这一作品在文学史上有如此深远影响的主要原因。

在人类发展史上,男权制度的建立,便开始了妇女的悲剧。妇女失去了人权,压迫和轻视妇女被当作天经地义的事。而在《红》中,作者第一次提出了女权问题。小说塑造了两个女权思想的代表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通过这两个人物来表现他的女权思想。贾宝玉是母系社会神话女娲补天丢下的一块炼石,幻化为一块挂在他脖子上的通灵宝玉,所以他对女性的态度与一般男性不同。他对女性极为尊重,认为女子最神圣、最美,而男人最卑贱、最肮脏。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他一反传统的男尊女卑,而提出女尊男卑,他甚至否定自己这个男人。“天生这样的人,又何必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自称“浊玉”。在这方面林黛玉和他的思想相通,她维护女性尊严,痛恨男权制度下的男人。有回北静王赐给宝玉斋苓香念珠一串,宝玉转送给她,她将它扔在地上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这也是他们互视为知己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红》中作者用自然美的特征来塑造女子的美。第63回写贾宝玉过生日,一群女孩子凑钱为他开夜宴,占卜象牙花名签子,暗示不同女子的不同花卉美的特征。薛宝钗抽的是牡丹,题词为“艳冠群芳”,具有富贵美的特征。探春抽的是杏花签,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一种热烈争春之美,与探春火辣性格一致。黛玉抽的是芙蓉花签。芙蓉者,椅花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枝不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黛玉正是具有这种美的特征。而她作为反对男权的代表人物,作者还赋予她具有许多自然美的特征。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竭力维护女性尊严,不向最疼爱她的外婆求情卖乖。所以曹雪芹安排她的住所潇湘馆窗前有千竿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凤凰凄栖在翠竹之中,以竹实为食,故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寓意她是大观园这一鸡窝里飞出来的凤凰。由此可看出作者重视女性,欣赏女性,赞美女性,把女性视为是最美的。

虽然在文学史上,许多文学作品也将女子的体貌写得很美,可谓“花容月貌”。但都只不过是把女性当作男性的玩物,她们的美不过是取悦男性,被视为花瓶和工具而已。可曹雪芹却不同,他笔下女性的外貌美和精神美是相结合的,他笔下的女性不是工具,不是男性的玩物,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已经上升到精神的层面。所以他用荷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黛玉的美,而否定妇女只有体貌美,没有人格美。黛玉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受屈辱,即使是贾宝玉对她也是“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她爱宝玉,视为知己,但认为宝玉毕竟是男权制度下的一位男子,所以对他也不放松警惕,经常试探宝玉。她有说过:“宝玉与我虽素昔和睦,终有嫌疑。”她对宝玉说:“你不用发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曹雪芹的女权思想一反这一传统思想,认为“女子有才便是德”,他的笔下女子是才华横溢的,大大胜过男子。贾宝玉的文才在男子中是出类拔萃的,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才气咄咄逼人,但每次与女孩子赛诗时,总是名落孙山。而林黛玉是中国自古以来女才子形象的集中结合,她是大观园中的“谢道蕴”,作者赞她“堪怜咏絮才”,在柳絮词赛诗中,她的《唐多令•咏絮》写得最好。林黛玉有“冷月花魂”的联诗,她是《红》中的李清照。

在男权制的科举制度,女子不能入试做官。曹雪芹对此很愤慨:“金紫万个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第13回)这是对男子治国的否定,在《红》中,男子都是庸碌无能之辈,或贪赃枉法者,女子则有治国齐家之才。探春说:“我如是男子,自有干一番事业,偏我是女孩家。”这就反映了男权制度对女权的制约。大观园是女性掌柜的“母系”家庭的缩影。荣国府是贾母掌根本,就是宁国府的大事也得同她商量。王夫人居二线,王熙凤有事要向她们请示。而王熙凤也是极为能干,治理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秦可卿一死,宁府无人治家,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掌本办丧事。王熙凤根据宁府家事混乱情况,先抓五件事,威重令行,杀伐果断,有布置有检查,赏罚分明,把一个乱糟糟的宁府整理得有条有理,将送殡的大场面安排妥帖得当,极受称赞。而探春则更胜一筹,她考虑到一个破荷叶、一根叶草根,都是值钱的,将园子承包给老妈子,一年就有400两的银子利息,还可以省掉花儿匠、打扫人的工钱。薛宝钗更是治国齐家的能手。她行德政,注意思想政治和精神感化的作用,“小惠全大体”,从大处着眼,缓和主奴矛盾,让奴隶沾带点利益。她们这些治家的办法,同样可以治国。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女子也有掌政治国的思想。作者肯定了女性的地位和价值,体现了女权思想。

《红》中的悲剧,其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当时社会的男权制度。在男权制度下,没有一个女性能逃脱悲剧。男权制度坑害了妇女,造成妇女的悲剧。男权制使妇女为求生存勾心斗角,妇女一旦染到它,又成为男权制的竭力维护者,这些都造成了悲剧。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女子是悲剧,而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等又未尝不是悲剧。所以归根结底,《红》的主题就是提倡女权,反对男权制对妇女的压迫和残害。这也是《红》最伟大之处,是《红》的巨大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黄霖,袁世硕,孙静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施达青著.《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人民出版社.1976年

[4]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5]徐乃为著.红楼梦的情恋世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