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马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马卉

马卉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225411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普通穿刺,观察组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然后就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综合性对比。结果经过对治疗结果的资料整合发现,两组患儿在静脉炎发生率、渗液发生率、堵塞管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加入静脉留置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各类不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静脉留置针又称之为套管针,它是以头皮针为基础进行的改良和创新,由于实际应用比较简单,再加上其材质相对柔软停留在患者静脉内,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刺破血管的情况发生,在小儿护理中被广泛运用,不仅避免了重复扎针对患儿身体造成的伤害,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家属的紧张感,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明显;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74例,女性患儿46例,患儿年龄24d~7岁,平均年龄为(3.8±0.8)岁,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针刺;观察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具体内容包括:

(1)对于穿刺部位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为头皮静脉,这样能够保证患儿的肢体活动和提高固定效果,其次,头皮血管相对较为表浅且比较丰富,能够有效降低肿胀或渗漏的情况发生;该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对动脉和静脉进行严格的区分。

(2)穿刺技巧,首先应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如有毛发覆盖则应当适当的进行剔除,护理人员左手将穿刺部位的皮肤绷紧,然后用用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将套管针回血胶捏紧,动作应尽可能的轻柔和平稳,然后将穿刺针保持斜面向上,采用直接刺入血管法进行穿刺;需要注意的是四肢静脉的穿刺角度应该维持在30°以内,然后进行缓慢的直刺,发生回血后再将角度进行适当的降低,然后在少许的进针;在穿刺头皮静脉时,首先要对患儿的头进行固定,将角度控制在10°~25°之间进针,发生回血后将角度调整至15°左右[1]。所有操作完成过后,要对穿刺的时间、患儿的姓名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3)固定方法,穿刺完成后护理人员应选取无菌输液针贴对针眼进行覆盖,然后再使用透明胶对其进行固定;为了避免反折情况的发生,可以对针翼和肝素帽用胶布进行固定;此外,还要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要对透明胶敷贴进行定时的更换,如果出现了破损或者脱落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更换;此外,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监测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如果出现了红肿或硬结的情况必须立即拔除套管针并使用硫酸镁[2]对穿刺部位进行湿敷。

(4)封管方法,输液完成过后对其行正压封管,一般情况下选用注射器对肝素液进行抽取,以5ml为准;在对肝素帽进行系统的消毒后,然后在肝素帽旁一边把液体慢速推进一边讲输液针拔出,这样能保证封管液充斥其中。

(5)拔针方法,以对患儿造成的损伤最小化为基准,该环节的关键是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应该尽可能的加快速度,并在第一时间使用无菌棉球对静脉穿孔进行按压,直到无任何出血情况发生,此外,在拔针后的24h该部分皮肤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干燥[3],并在拔针后的1~2d内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渗液发生率、堵塞管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经过资料整合,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渗液发生率及堵塞管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参见表1。

3.讨论

从研究来看,在将静脉留置针运用于小儿护理中时,首先应当对患儿的皮肤血管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留置针的相关材料进行检查[4],这样能够提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此外,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必要加强巡视,查看患儿输液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即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免情况恶化.

静脉留置针的运用不仅能够避免由于反复针刺对患儿身体造成的伤害,也有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5],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和拔除方法着手以普通穿刺为研究对照,来探讨其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无论是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是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很好的证明了该方法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降低患儿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该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贾丽娜.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2014,8(12):156+158.

[2]于亮,杜敬莹,张玉梅,李旭,张秀凤,陈焕霞,王帝.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9(11):203-204.

[3]赵红涛.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养生,2013,8(12):128-129.

[4]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80-181+184.

[5]陈姗姗,等.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2,09(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