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卡马西平的肝脏毒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关注卡马西平的肝脏毒性

徐晓光于景宏

徐晓光于景宏(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敖汉024300)

【摘要】卡马西平在开颅手术后常常作为预防癫痫发作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卡马西平会引起患者的肝脏转氨酶的升高,虽然在药品说明书中这种不良反应属于少见的,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却频频发生,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卡马西平肝脏毒性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05-02

【Abstract】CMasiBinginthecraniotomyoperationoftenasaprophylacticdrugseizures,butwehavediscoveredinclinical,CMasiBingwillcauseinpatientswithelevatedlivertransaminase,althoughthiskindofadversereactionsinthedruginstructionsisrare,butinclinicalworkisfrequent,thisis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problem.

【keywords】CMasiBingLivertoxicity

近半年来在脑外科和ICU会诊,发现多例开颅术后病人口服或者鼻饲卡马西平预防癫痫发作而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的病人,现报道如下,希望能引起同道们的注意。

1资料

选择近半年来在脑外科、ICU住院的38位病人,均因血清转氨酶(AST)升高而要求会诊,去除4例存在基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各2例,剩余34例,其中男性22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42±6岁,30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脑出血,4例为交通事故头外伤后脑出血,均为开颅术后病人,且入院时血清转氨酶均正常,术后常规予以口服或者鼻饲卡马西平预防继发性癫痫,每次0.2g,每日三次,第2—5天渐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最高达658u/L,平均升高185u/L。仔细询问病史,发现30人均有程度不同的吸烟、酗酒、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缺少运动、暴饮暴食、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存在,查阅病历却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所有病人均应用卡马西平0.2g每日三次,经鼻饲或口服给药,这是我们的着眼点聚集在卡马西平片上,高度可疑!

2处理方法

停用卡马西平片,加用口服护肝片,每次三片,每日三次,静脉点滴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60ml如0.9%氯化钠注射液,其他治疗方案不变,动态观察血清转氨酶变化,待有明显下降时可酌情加用小剂量卡马西平0.1g每日两次,反复复查血清转氨酶变化。

3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有病人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追踪至7—14天,24位病人血清转氨酶降至80u/L以下,10位病人血清转氨酶降至80—125u/L,再追踪7天,后10位病人转氨酶降至80U/L以下,未发现血清转氨酶有明显反弹升高现象发生。

4讨论

查阅卡马西平的说明书及文献有如下记录:卡马西平通用名酰胺咪嗪,治疗浓度可对抗最大电休克,在临床上对抗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的疗效较好,对大发作也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苯妥英钠好,对舌咽神经痛也有效。酰胺咪嗪对精神症状的影响可能与它具有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的化学结构有关,口服酰胺咪嗪后吸收迅速,经2—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在体内主要代谢物为环氧化物,仍有抗癫痫作用。本药血浆半衰期为13—17小时,环氧化物则为5—8小时,由于本药能诱导肝药酶,故能加速自身代谢,反复用药后,血浆半衰期缩短。常见不良反应为眩晕、恶心、嗜睡、老年患者可发生精神错乱,少数人可出现共济失调,手指震颤等反应,偶见皮疹、粒细胞减少,此外曾有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损害或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报道。本组病例选用酰胺咪嗪(卡马西平)为预防癫痫发作,却出现明显的肝脏损害,虽在药品说明书中属于少见不良反应,但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却屡见不鲜,值得我们广大同仁注意!同时希望药品生产厂家能在修订药品说明书时予以特别提示!

参考文献

[1]石红伟.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

[2]陈泽莲,徐珽,吴逢波,唐尧,张山川.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药房,2007年18卷第11期.

[3]夏益清.卡马西平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卷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