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曲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例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超声引导,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仪定位引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用于上肢手术中最为常用的麻醉方法,采取传统的单一设备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由于设备局限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造成效果不理想。在临床上采取神经刺激仪能准确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麻醉领域中的普及,使外周神经阻滞的方式及质量出现了质的改变[1]。我院为了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对我院的手术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麻醉效果,现在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例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2±5.4)岁,体重40~77kg,平均体重(59.5±5.1)kg;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4.1±5.6)岁,体重42~75kg,平均体重(60.6±6.0)kg。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超声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上肢贴于体侧并完全放心,把探头放入锁骨窝,通过超声图像确认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再确认臂丛神经,接着将探头位置稍微倾斜垂直于臂丛神经,待成像效果满意后使用平面外技术穿刺,保持探头位置,将穿刺针与探头垂直相交,选取前、中斜角肌间沟处进针,进针的角度与超声束平面呈45°,通过超声进行穿刺针的移动观察。

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仪定位引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引导穿刺针靠近神经周围时,将穿刺针的远端与神经刺激仪链接在一起,首先通过2Hz频率、1mA电流进行神经刺激,当出现肌肉颤动后,将电流减小至0.4mA,仍出现肌肉颤动后,将针心退出,注入0.25%的布比卡因及1%的利多卡因,在超声检测下进行检测药物的扩散情况,直至完全浸润。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成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时,说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让其所支配的区域出现神经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式[2]。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良好的主要原因是给药位置是否准确。以往采取的体表解剖表示定位的半盲探麻醉方式,由于给药位置常出现差异,常造成血管及神经组织误伤等时间,在临床上逐渐被淘汰。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能通过超声清晰的看清臂丛神经影像,并实时监控整个麻醉过程,故使用超神引导的方式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的成功率[3]。近几年,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的引导方法在臂丛神经的麻醉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杨红梅等[4]研究中显示,通过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能明显提高阻滞效果,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随着超声技术与仪器的发展,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的应用,通过超声引导,能有效将穿刺针准确的置放于靶神经处,提高了神经阻滞定位的准确性,让麻醉药物充分的浸润神经,提高麻醉成功率,配合神经刺激仪,对周围神经干进行刺激,诱导其运动分支支配的肌纤维收缩,让定位更加准确[5]。

综上所述,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安,汪春英.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51-1052.

[2]敖程斌,黄月红,胡战兵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66-67.

[3]麻志敏.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41-1042.

[4]杨红梅,唐毅,夏炳春等.研究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6,6(12):82-83.

[5]黄文斌,冯卫荣,付乐荣等.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6,16(3):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