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变角张拉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桥梁预应力变角张拉施工技术

翁力军1刘蕾2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桥梁箱体内设计预应力钢束技术已经较为广泛,然而预应力槽口的位置设置时常出现瑕疵或现场施工出现误差,无法满足常规千斤顶尺寸安装要求,以华阳街道海昌北路小学等9个项目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所采用的桥梁预应力变角张拉施工中,预应力张拉变角块弥补了常规预应力钢束无法张拉的缺陷,实践证明,预应力钢束变换角度明显,效果良好。

关键词:后张预应力;箱梁;变角块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一路一带”政策实施,西部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尤其高速公路及高铁发展最为快速。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必然会建设大量桥梁跨越江河深沟,桥梁跨度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大,箱梁预应力设计必不可少,桥梁箱体内设计预应力钢束技术已经非常广泛,然而箱梁预应力槽口的位置、尺寸设置时常出现瑕疵,无法满足常规千斤顶尺寸安装要求,并未引起设计及施工单位足够重视,此时预应力钢束变角张拉在施工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华阳街道海昌北路小学等9个项目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所采用的桥梁预应力变角张拉施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应力张拉全过程施工工艺分析,阐述预应力张拉变角块的重要性。

1工程概况

华阳街道海昌北路小学等9个项目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镇正兴公立卫生院旁,与扩建项目益州大道相连。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依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南侧、西侧以及北侧而建,上下两层道路,底部为路基道路,上部为高架桥道路。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道路将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南侧、西侧、北侧“C”字形包围,上层道路起点及终点均与益州大道相连,底层道路为正兴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专用道路,底层道路不与其他市政道路相连接。

桥梁南侧箱梁左幅沿桥梁方向腹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中幅沿桥梁方向腹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右幅沿桥梁方向腹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

2张拉难点

南侧桥梁箱梁纵向腹板预应力槽口设置在两端桥台附近,其端头预应力槽口位置与桥台台背相对位置狭小,操作空间不足。槽口位置及尺寸无法满足安装相适宜的千斤顶要求,在桥台台背和箱梁结构完整(不剔凿混凝土结构)前提下,给预应力张拉带来极大困难,此处预应力张拉是一大难点。

3预应力张拉变角块设计

预应力张拉变角系统主要由钢绞线、工作锚、工作夹片、限位板、变角块(弧形垫块)、千斤顶、工具锚组成。

钢绞线、工作锚、工作夹片、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可正常采购、配置这类常规构件。

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要求需要变换角度(总变换角度不宜大于45°),定制变角块数量,变角块(弧形垫块)采用高强度工具锚由符合相应资质专业厂家设计、定制加工成两侧厚度不一的变角块。如下图所示。

图1预应力张拉变角块设计图

4主要施工工艺4.1预应力张拉变角块安装使用方法

4.1.1根据施工现场预应力束数,选择相应数量锚孔数工作锚具;

4.1.2首先确定变角块向上变角方向,即变角块较薄一侧在12点钟方向,对应的较厚一侧在6点钟方向,确定各个工具锚孔位,调整预应力钢束;

4.1.3根据变角块锚具孔位位置,一一对应孔位位置确定安装工作锚(包括工作夹片),使预应力钢束穿过工作锚,采用工作夹片紧固定位;

4.1.4按顺序依次安装一个限位板及多个变角块,根据变换角度放置变角块数量。变角块切割面背向工作锚;

4.1.5再安装限位板(注意安装正反面)、工具锚和限位板(视槽口情况可不安设);

4.1.6加设操作钢管脚手架、手拉葫芦或其他专业吊装设备,辅助安装千斤顶,千斤顶选型根据预应力钢束总拉力选择;

4.1.7最后安装工具锚和工作夹片,紧固预应力钢束。

注意事项:

1)预应力张拉时,因预应力钢束张拉收紧,可能使工作锚旋转,及时进行角度纠正,使预应力钢束变角方向保持向上,利于张拉;

2)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严禁施工人员站在预应力钢束前端,应站在千斤顶两侧一定距离。

5结语

本文介绍了桥梁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通过预应力张拉变角系统组成分析,详细介绍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及安装使用,解决了预应力槽口设计或施工缺陷问题,在预应力槽口不满足施工要求情况下,实现预应力钢束变角张拉,为类似工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年9月

[2]中国建筑工业,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3]蒋季丰,预应力张拉工艺(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7月

[4]陕西省建筑工程局编写组,预应力张拉工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年

[5]熊学玉,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