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2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20例临床分析

陈润英

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4175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发应发生情况,为其合理应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药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患者120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及用药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相关表现,并据此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结果:50岁以上、静脉注射是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和给药途径的患者,而皮肤、附件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积极防控,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ofbadhairshouldprovideabasisforitsreasonableapplicationmeasures.Selectionmethods:our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drugadversereactionsto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120casesofthepatientswith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summarizesitsandmedications,statisticaladversereactionsinvolvingthemainsystem,therelatedperformance,andonthebasisofwhichthemeasureofclinicalrationaldruguse.Results:morethan50yearsold,intravenousincidenceisadversereactionscausedbycommonChinesepatentmedicinedosage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otheragegroupsandthepatients,andskin,attachments,anddigestivesystemofhighest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Conclusion:Chinesemedicineadversereactionrelatedtomanyfactors,analysisofthemaincausesofadversereactions,andtogivepositivepreventionandcontrol,canplayapositiveroletopromoteclinicalrationaldruguse.

【keywords】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versereactions;Therationaluseofdrugs

在传统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受制于中药材原料药的品种、产地、种植与采收时间、种植土壤、有效部位以及炮制方法、用药方法等多种因素[1],中药用药中也容易有不良反应的出现,特别是在药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的情况下,用药过程中如有使用不当情况,则极易造成不良反应。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中药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患者12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药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患者12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中附则》中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规定[2]。共涉及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63例和57例,患者的年龄在2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3.2)岁。

1.2方法

综合应用计算机软件和手工分类的方法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及给药途径,并对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累及的主要系统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基本资料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可见,法神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3:57,接近1:1,而在年龄分布上,则有随年龄增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升高的情况,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发生比例(55.0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患者的给药途径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统计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可见,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1.67%,显著高于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外敷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3讨论

中药是我国千年医学的瑰宝,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尤其独特的优势[3],随着现代药物提取与分离技术的发展,中药相关药理学、药剂学的不断进步,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如何加强中药临床用药的管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保证患者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回顾了12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可见年龄和给药途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年龄越大的患者对中药的信赖程度较高,观念上认为中药的毒性低,容易造成使用不当、使用过量的情况;而在使用中药注射液的过程中,静脉给药的特殊性也使得超剂量注射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4]。

针对上述问题,要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有效防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严格的中药使用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培养,提高专业素养。一方面,工作人员在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做好处方评价、药物调配与复核、发药与应用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知识与临床工作经验掌握中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了解造成相关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中药使用中做到辨证用药,结合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等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选择恰当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详细了解药物配伍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5]。特别注意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做好药液质量的核查,及时发现药物浑浊沉淀或者变色、漏气等问题。

综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积极防控,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呼家英.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42(12):182-184.

[2]戴冬华,曲悦.中药师干预对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176-178.

[3]常万云,李中华.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134-135.

[4]邱爱功,郭海燕.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92):12-13.

[5]胡燕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4):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