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差异化细分重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差异化细分重组研究

武丽丽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曲堤油田为典型的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具备“断块碎小、含油段长、岩性为主、非均质强”等地质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主要经历了纵向细分减缓层间干扰、平面建网完善注采、水井分注提高动用的整体调整,目前平均单井日液11.6t/d,综合含水84.3%。层间动用差异成为制约该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本文以曲104-斜3块为例,通过层系细分重组技术、相关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在该块进行层系重组细分,取得良好效果,为曲堤油田下一步纵向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层复杂断块;层系细分重组;数值模拟;聚类分析

1、层系细分重组技术

(1)断块、砂体差异化研究

作为典型的多层断块油藏,曲104-斜3块共有含油小层93个、油砂体192个,砂体面积分布于0.001~0.31km2,储量分布不均匀,为对该块进行合理的重组细分,将单砂体储量、含油面积作为砂体分类的依据,把含油小层划分为三类:①平均单砂体储量大于1.5×104t的小层为一类储层,储层连通性好;②平均单砂体储量0.8~1.5×104t的小层为二类储层,具有一定的连通率;③平均单砂体储量小于0.8×104t的小层为三类小层,主要为岩性控制的土豆状砂体。并将一、二类小层确定为主要调整层,将三类小层作为兼顾层予以考虑。

表1曲104-斜3块小层分类表

(2)动、静结合,将“就近重组”转变为“相似重组”

传统的层系组合多以位置相近作为组合的依据,不能有效避免层系内的差异,此次研究引入聚类分析思想,对层系重组的主要参数——渗透率、储量、综合含水、初期产液量等开展相关性分析,确定各参数对于采出程度这一重要样本的关联度(图1),进行相似重组。通过设置截止值将曲104-斜3块沙四上三、四砂组25个小层重组细分为两套层系——中渗层系、低渗层系,重组细分后各层系的层间差异显著降低(表2)。

对该块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层系重组方案进行15年指标预测,显示该层系重组细分方案较目前的一套层系开发方案采出程度提高4.2%。据此初步得到曲堤油田高含水期层系重组的政策界限:渗透率级差5,综合含水界限60%,初期产液能力界限4t/d。

图1曲104-斜3块层系重组细分结果表

表2曲104-斜3块层系重组后指标变化

2、工艺配套提高层系细分重组效果

(1)低渗层系工艺改造、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进行层系重组细分后,低渗层系单独作为一套层系开发,据此对该层系开展储层改造,提高储层供液能力。目前已实施储层改造2口井、袖套射孔1口井,日产液量为同层老井产量的2.4~4.8倍,取得良好效果。

(2)多级多段有效分注、切实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进行层系的细分重组前,区块采用一套层系开发,面临三大问题制约了水井分注工艺在该区的应用——2米左右的薄隔层广泛存在导致不能与邻层分注、段间注水压差大导致分注有效期短、油水井的层段对应差;进行层系的重组细分后,将相似储层进行重新组合,划分为低渗、中高渗两套层系,有效解决的以上问题:重组后薄隔层数显著减少,利于进行分注;重组后段间的注水压差降低、分注有效期延长;重组细分后有助于进行分段调配,助力动态分析。

3、应用效果

(1)进行层系重组细分后,油水同步,促进“三率”指标大提高

伴随层系重组细分、低渗层改造以及水井分注工作的大力实施,区块的注水“三率”指标显著提升——注采对应率由63.2%提高至92.2%;分注率由71.4%提高至91.7%;层段合格率由29%提高至93.3%。“三率”指标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区块的稳产基础。

(2)自然递减率降低、水驱采收率提高

进行重组细分后,层间干扰显著降低,单元日液水平稳定,含水下降19.6%,日油水平上升31t/d;依托水井分注、层段合格率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53.5%,自然递减率降低4.0%,水驱采收率提高15.4%,极大的改善了该类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目前该成果已推广应用至曲堤油田曲104-斜7、曲104-斜4两个单元。

图2曲104-斜3块调整后采收率预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