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变化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3

抗抑郁药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变化的分析

张友春张晨华

张友春张晨华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18020)

【摘要】目的:了解对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抑郁药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方法:对2012年10月至14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前及三周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估,结果:用SPSS17.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CL90总分及焦虑、抑郁、症状躯体化、偏执、强迫等各因子在开始与应用抗抑郁药三周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隆,两者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情绪低落,使用抗抑郁药能改善其相应的心理症状。

【关键词】恶性肿瘤;SCL90;抗抑郁药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062-03AntidepressantsontheanalysisofchangesinpatientswithmalignanttumorZhangYouchun,ZhangJinghua.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TaizhouCty,ZhejiangProvince,Taizhou318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ingintheuseofantidepressantsinpatientswithmalignanttumorbeforeandafterthepsychologicalchanges.Methods:InOctober2012duringmayto14years,ourhospitaltreatmentof30casesoftumorpatientsintheuseofantidepressantdrugsbeforeandafterthreeweeks,usingsymptomself-assessmentscale(SCL90)psychologicalassessment.Results:SCL90scoreandanxiety,depression,somatizationsymptoms,paranoia,forceandsoonvariousfactorsinthreeweeksafterthestartandapplicationofantidepressants,haveacertaindegreeofthelung,both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Malignanttumorpatientswithdepression,theuseofantidepressantscanimproveitscorrespondingpsychologicalsymptoms.

【Keywords】Malignanttumor;SCL90;Antidepressants

恶性肿瘤是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威胁。癌症对病人和其家庭来说,都是重大的生活事件。由于疾病本身的严重性造成患者社会和家庭角色的转变、患病时的痛苦无助特别晚期的剧烈疼痛等,加上化疗药物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经济及家庭的过重负担等等,都导致患者情绪非常低落,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很普遍。恐癌症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对恶性肿瘤还没有好的治疗和应对措施以前,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不良反应的承受力以获得相对较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相对坦然地面对困境,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抑郁焦虑的影响、应用抗抑郁药后的情绪变化等作一简要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我院或上级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预期寿命大于6个月,并使用抗抑郁药者进入研究。在应用药物前及三周后,共发放SCL90自评量表62份,其中收回有效文卷30份,有效率为48.39%。患者男18人、女12人,年龄最大71岁、最小37岁,平均54.93±9.78。其中直肠癌8例、胃癌7例、肺癌5例、肝癌4例、乳癌4例、胆管癌2例,所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例、西酞普兰4例、氟西汀3例、文拉法辛3例。

1.2研究方法

首先由主治医师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判定是否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服用抗抑郁药患者,由一定经验的护师在开始时及3周末进行SCL90调查表发放和收集,使用统一的标准语,不加暗示地对患者逐条解释。研究者根据各条目的得分按照相应项目分别对各患者SCL90总评分和各因子评分进行汇总和编号。结果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SCL90总分及各因子进行配对t检验。

SCL90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SCL90的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从1到5分。具体如下:(1)没有:自觉无该项问题。(2)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被试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甚微。(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一定影响。(4)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严重:自觉该项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被试者的影响严重。指导语: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有的症状或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该句话与您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最近一个星期或过去),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字填写在后面的答案框中。

2.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在开始时与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后三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症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见表。

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三周后SCL90及各因子均较服药前有显著下降,表明抗抑郁药能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讨论

在现阶段,化疗药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存在着毒副反应大、有效率低、一些药物价尤其是新药价格很昂贵、经济难以负担,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变化,其中抑郁是最常见。据文献报道24%癌症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1]。崔琢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测量[2],结果显示SAS、SDS分值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度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王卉等[3]发现肺癌患者中抑郁与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39.58%和43.75%,并且SDS、SAS分数越高其CD4+/CD8+就越低,也就是说患者的免疫功能与抑郁焦虑之间存在负相关。赵蓓等对伴有抑郁障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的研究发现[4],干预组(抗抑郁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1),T细胞群中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IL-2、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抗抑郁药既能有效改善血液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又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大量资料显示:抑郁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且可以加重癌症患者治疗的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5][6][7][8]。目前在诱发肿瘤的可能因素得到阐明并开始控制及多种治疗方法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就愈加突出,因此心理干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9][10][11]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必要时服用抗抑郁药也是可能的选项。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由于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一线的抗抑郁药物,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一HT抗抑郁药(NaSSA)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比其他类抗抑郁药物更快,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更明显。孙建立的西酞普兰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随机、双盲研究结果[12]显示:治疗2、4、6周末西酞普兰组、安慰剂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30)各领域评分结果比较,基线水平两组各领域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4、6周末两组在总健康状况、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失眠领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结果表明,6周末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O.05)。研究结束时西酞普兰组明显进步以上的患者占71.1%,安慰剂组为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李华珍等[13]对伴有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在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联合氟西汀和心理护理分为三组,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采用VAS(0-10级线形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评定和疗效的判定,采用SDS对抑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氟西汀组一和联合氟西汀、心理护理组二的V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二较治疗组一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

总之,应重视对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管理。为了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或抗抑郁药治疗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赵燕,张积仁,汪森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2000,14(6):422-423.

[2]崔琢,张玉山.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8):115-116.

[3]王卉,朱慧,李蓓等.肺癌患者心理及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20-321.

[4]赵蓓,孙若星,曹祥山等.伴有抑郁障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变化[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09-411.

[5]WatsonM,HavilandJS,GreerS,DavidsonJ,BlissJM.Influenceofpsychologicalresponseonsurvivalinbreastcancer:apopulmion—basedcohortstudy.Lancet,1999,354:1331-1336.

[6]SteelJL,GellerDA,GamblinTC,etc.Depression,immunityandsurvivalinpatientswithhepatobiliarycarcinoma.JClinOncol,2007,25:2397-2405.

[7]SpoletiniI,GianniW,RepettoL,etc.Depressionandcancer:allunexploredandunresolvedemergentissueinelderlypatients.CritRevOncolHematol,2008,65:143—155.

[8]BucchefiG.Depressivereactionstolungcancerarecommonandoftenfollowedbyapooroutcome.EurRespirJ,1998,11:173-178.

[9]毛晓红,吴玉冉,黄亚娟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及其心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3,42(29):3535-3537.

[10]解东,代维松,王艳华等.合理情绪疗法在自我管理教育中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32):7259-7260.

[11]唐梅宗,毛德莲,吴国友等.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10)1491-1493.

[12]孙建立.西酞普兰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随机、双盲研究.广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0501.

[13]李华珍,王咏梅,黄丽霞等.抗抑郁药氟西汀和心理护理在癌症三阶梯止痛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