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达朝明

甘肃省监狱管理局兰州医院骨科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以及VA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矢状面平衡、VAS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结论:在对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予以后路全脊柱截骨术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钛网支撑;矢状面平衡

临床上导致患者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因素较多,其中以脊柱结核所致的角状畸形最为常见,约10%左右[1]。通常情况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致病原因为: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脊柱局部结核病变逐渐趋于稳定或结核局部病灶达到影像学及临床治愈标准,但遗留的脊柱后凸畸形极其容易导致脊髓压及脊柱不稳,通常具有病程长,僵硬程度高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进步,对于严重脊柱畸形治疗主要方式包括PMVO、VCR以及PSO截骨术,但因术中出血量大、局部脊髓神经根粘连等杜仲因素,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后凸畸形对患者心肺功能与外观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因畸形严重,且解剖关系复杂等原因,从而导致手术难度高,属于当前脊柱外科难题[2]。鉴于此,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26±8.45)岁;脊柱结核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45±2.07)年;后凸畸形20例,侧后凸畸形10例;后凸畸形Cobb角(120.3±25.59)°,侧后凸畸形Cobb角(28.16±13.04)°;后凸畸形顶点部位结核累及范围3个椎节10例,4个椎节16例,5-6个椎节4例;T2-T52例,T5-T1116例,T12-L16例,L2-L45例,L5-S11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C线片及CT三维确诊为脊柱结核继发角状后凸畸形,且Oobb角>48°;②病变椎体在3个及以下;③无严重骨质疏松;④经保守治疗无效;⑤无明显手术禁忌症;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其他部位活动结核病变;③T10以上或L5以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④排除依从性差、随访资料不全者;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一般方法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于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护下取俯卧位,手术部位采用碘酒及酒精消毒,并对皮肤予以无菌贴膜保护。设计截骨固定范围,显露充分手术区域,以后凸顶椎为中心向上下延伸3-4个椎体沿棘突作后正中纵行切口,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与筋膜,对椎旁肌肉予以钝性分离。于“C”型臂X线机定位脊柱应切除椎体,于上下2-3个椎体双侧横突中点置入椎弓根螺钉[3]。随后行全脊椎切除截骨治疗。对前方椎体间截骨面高度进行测量后选择合适钛笼,将填充自体松质骨颗粒钛网行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再次行脊后方结构闭合,完成畸形矫形。对于伴有结核病灶者,需拉开肺叶显露病灶,并刮除;椎旁脓肿则需用纱布保护好脓肿周围,切开脓肿,吸尽脓液,避免造成腹腔污染。确定截骨闭合与支持位置,将上下相邻双侧横突与关节凿成“鱼鳞状”,将粉碎椎板骨以及同种异体骨植于后外侧。置入引流管,对器械与纱布进行清点,逐层关闭,采用无菌敷料包扎切口。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抗生素至伤口负压引流保留72-96h后拔除,1w后行脊柱术后正侧位X线片复查,对患者矫形与内固定情况进行评估。绝对卧床3-6w,6w后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4]。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以及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ASIA(肢体神经功能状况)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检验;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

经治疗后患者矢状面平衡、VAS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手术结果分析

术中出血量1500-4150ml,平均出血量为(2640±789)ml;术中输血量为1750-2550ml,平均输血量为(2000±340)ml;手术时间210-340min,平均时间(258±79)min。失血性休克1例,肺不张1例,神经根性疼痛1例,脑脊液漏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12/30)。某例男性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如图所示:

3讨论

脊柱结核主要发病于患者胸腰段,主要原因在于此节段患者负重较大且活动相对较多,充分的局部血运极其容易造成结核杆菌的滞留。尽管近年来,药科手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显著地提高了脊柱结核治愈率,但病灶稳定后所遗留的脊柱后凸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后路全脊柱截骨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通过切除三柱,后方加压的方式使脊柱短缩,进而完成矫形[5]。截骨相邻椎体骨性接触导致脊柱短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患者在完成截骨后钛网植入重建前柱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脊柱短缩,进而减少或控制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确保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进而实现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矢状面平衡、VAS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说明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具有较好疗效,于直视下保护硬膜囊能够充分地解除患者脊髓压迫状况,从而实现完全后凸矫形。病灶区前后柱钛网植骨能够确保骨性良好融合,恢复正常脊柱生物力学曲线。但本次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这说明,在对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予以后路全脊柱截骨术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但因手术难度高且畸形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在对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予以后路全脊柱截骨术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仍需进一步研究。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江平,唐国柱,牛奔,等.脊柱结核继发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26例及其并发症[J].新疆医学,2018,48(6):596-602.

[2]徐韬,买尔旦·买买提,盛伟斌,等.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83-188.

[3]杨全中,张雪松,杨晓清,等.脊柱后路去松质骨截骨术用于脊柱畸形翻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8):715-722.

[4]曲小辰,陈仲强,曾岩,等.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1):11-17.

[5]陈明,赵劲民,李兵,等.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7):1615-1618.

[6]杨宗强,唐静,施建党,等.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J].骨科,2018,9(6):45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