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宋光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165023

【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65例,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65例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为心脏病发病的末期,也为各种心脏病严重阶段,有死亡率高的特点。传统治疗方式多采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对神经分泌认识的逐步全面,治疗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长期、修复性治疗。因此有学者提出β-受体阻滞剂在该疾病治疗中疗效十分显著[1]。现选取我院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14±2.34)岁;观察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23±2.17)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本次研究,患者基础资料并无较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地高辛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8)0.25mg/d,开博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986)50~75mg/d治疗。

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17),初始计量为6.25mg,之后2次/d,直至25~50mg/d,进行治疗,并观察4周之上。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为仅有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但活动时并无限制;Ⅱ级为轻度体力活动受到限制,也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休息后便可缓解;Ⅲ级为轻微活动便会引发以上症状,且缓解较为困难。Ⅳ级为所有症状均有显著恶化,无法进行所有体力活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衰,体力活动后持续加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130例患者数据分析,X2检验心功能恢复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下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n,%)

3讨论

β-受体阻滞剂由于受到负性肌力影响,多数情况下不会用于心力衰竭治疗。随着对交感神经激活所造成的恶性效应认识的深入,此种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逐步受到使用[2]。

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心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心衰患者心功能降低主要为心脏功能失调,同时心室内β受体密度降低,β受体对激动剂反应也有所降低。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时可调整心肌内β受体数量,恢复肌力对药物敏感性,继而提升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充血性心衰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度高,血液内茶酚胺浓度持续提升,同时药物浓度和心衰之间为正比。最终过度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血压提升、心率加速,心肌耗氧量提升,诱发心律失常,产生心肌灌注不足。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降低β受体的方式降低对心脏损害,起到保护心肌的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时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改善心功能。

在研究中发现,心脏舒张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重要作用。许多状况下收缩障碍和舒张障碍为共存症状。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不仅可延长舒张也可提升心室充盈情况,提升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缺血、心肌顺应性。同时β受体阻滞剂在抑制心律失常中也有显著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和β受体之间重要作用。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窦房结,进而改善自律性,因此也可降低茶酚胺所造成的心律失常[4]。

同时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不良状况。慢性心衰患者初期血流动力有恶化风险,因此可能造成心衰状况加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病情发展,分析具体状况。首先用药前一定要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5]。指标为半个月之内患者并未发生体重提升,疾病无持续发展。初期剂量也要进行控制,要依据患者病情发展调整剂量。患者心力衰竭加重时一定要降低用量,且避免突然停止用药。长期用药时对药物敏感性较高,停药之后常会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状况。治疗过程中对心动过缓、糖尿病酮症中毒、慢阻肺等患者均不可使用。

分析本次治疗效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衰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要重视使用剂量和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只要控制要剂量和使用方式,可提升临床疗效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德力.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7):94-95.

[2]血浆脑钠肽监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导效果[J].山东医药,2016,56(38):57-59.

[3]赵晓川,赵昕,杨晓旭,等.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5):495-499.

[4]贺范龙,冯君,杨海见.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血浆BNP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6,36(1):104-105.

[5]潘静,葛平.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