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罗双双

(辽宁大学,110136)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常见,最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提问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堂提问不同于其他课堂提问的一面。对外汉语教学界虽然对课堂提问有一定的研究,但针对某一级别某一课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采用课堂实践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建构主义,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对对外汉语初级精读课上各个教学环节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及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提问策略;对外汉语;初级精读课

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及周围环境来创设语境

在初级精读课上,很多时候老师说的汉语对于学生来说都太难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语言帮我们实现话语目的。一般来说,初级阶段的语法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太难了,我们可以其他更直观且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展示给学生,比如说多媒体,多媒体里的丰富的资源可以为课堂创造各种各样的语境,既直观又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说讲“来”和“去”这对趋向补语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演示进门,出门来作出动作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对补语的意思及其用法。另外,我们以“了”表示新的情况出现为例,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语法项目意义呢?我们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几幅图片,例如,第一幅图,树叶是绿色的,第二幅图呢,树叶是黄色的,那么老师就可以很容易的引导学生理解树叶变黄了中的“了”表变化的意思。还可以给出两幅图片就是第一幅图的时候,是早上6点,小明在吃饭。第二幅图是6点半了,小明在洗碗,那学生也可以很容易想到小明吃完了饭这样的句子。

二、设置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建立信息差活动以激励学生。在任务设计期间为不同的小组成员的活动分别提供信息,使学生能够通过沟通交流信息,完成活动。例如,老师可以找一个剧本的不同版本,让不同组的学生表演不同的版本,最后让学生表演,并让两组阐述自己演的内容,然后让对方猜剧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在选取讨论活动的主题时可以考虑,比如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话题,比如说介绍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特别的地方。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很多游戏都是含有信息差的活动,比如说A做出动作,B来猜出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A和B之间是存在信息差的,也正是因为有了信息差,所以大大增加了这个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当老师讲完砍价相关的课文之后,可以给出以下两个情境,让学生想出解决方案。甲是卖中国画的,大的画卖70一幅,小的画卖50一幅。而乙想要花100元买两幅中国画。如果甲,乙要达成合作,可以怎么商量,请小组讨论编一个对话,使双方达成合作。

三、注意给予积极提问反馈并纠正学生语音上的偏误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48%的学生认为语音最难。而且10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可以自行改正,这是最好的纠错方式。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也希望除了简单的表扬外,教师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鼓励。作为学生,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在鼓起勇气回答问题之后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希望老师的评论是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也可以和老师有眼神的交流,以及一些体态语的交流。然而,调查显示,学生们在纠正错误方面非常慷慨,来到中国学习正宗的中文。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打开自己的纠正思路。

四、生生互动时要优化分组并随时监控课堂

关于分组方法,教师可以突破普通的前后桌一组讨论,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和学生商量好该如何分组。通过作者的课堂观察,一个小组里学生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多,性格差异比较大甚至文化背景差异越大的,语言输出的效果就越好。学生语言水平不同的学习小组获得的交流机会比较多,而语言水平相差无几的学习小组获得的交流机会相对较少;Varonis&Gass在1983年的研究中也指出,小组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他们交流的效果也越好。另外,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很多留学生会闲聊,一是他们的自制力不强,二是因为他们觉得问题太难,这时候,老师要下去巡视,一方面提醒不认真讨论的学生,另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对外汉语初级精读课课堂教师课堂提问为研究内容,以辽宁大学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的课堂提问为例,重点探讨了初级对外汉语精读课导入阶段,生词阶段,语法点阶段,课文讲解阶段四大方面提问的侧重点。此外,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补充了课堂的不足,同时对于学生回答时的心理及期待进行了了解,这是以往研究较少出现的。本文的创新点是在建构主义和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师初级综合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及方式对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进行研究,以找出教师在初级精读课各个阶段提问的重点。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实践对象的范围还不够广,实践的时间还不够长。

参考文献

[1]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李泉.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岀版社,2011:34-36

[3]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1.

[4]李帅.高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高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罗双双(1993.08-),女,湖北人,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