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李玉雯

李玉雯(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医务室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雾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观察组用干扰素雾化法,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78%,而对照组仅为82.2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观察组退烧的平均时间为(15.45±3.14)h,对照组为(30.28±3.74)h,对照组明显长于观察组,且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雾化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发烧时间,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干扰素雾化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296-02前言: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其主要发生于季节更替期、免疫力下降期等时段[1-2]。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患儿包括延后、眼、气管以及肺部等部分并发症,不利于儿童健康发育。本研究通过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干扰素雾化法进行治疗,有效缓解了患儿的发烧症状,加快了呼吸道功能的恢复进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患儿有20例,女患儿有25例;其中年龄最大为13岁,最小为7个月,平均年龄为(6.14±1.74)岁。观察组男患儿有22例,女患儿有23例;其中年龄最大为14岁,最小为9个月,平均年龄为(7.21±1.3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基础性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本研究分别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的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行干扰素雾化法以及利巴韦林注射法。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一旦患儿出现不适等现象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定期测量两组患儿的体温,记录其体温变化以及退烧时间,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对照组:对本组4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常规的利巴韦林注射。治疗所选用的药物为利巴韦林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60),每次使用剂量为10mg/kg,每天分两次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0min,治疗共持续1周。

观察组:对本组4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干扰素雾化疗法。治疗使用的药物以及工具为干扰素、生理盐水以及高频雾化器。干扰素的剂量为-α1b5μg,取3ml的生理盐水,并将二者混合作为雾化药剂;雾化治疗的频率为2次/d,平均每次高频雾化治疗应维持15min,治疗同样持续1周。

1.3疗效判定

本研究主要使用三个等级的指标进行疗效判定,分别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无效指经治疗患儿无退烧迹象甚至发烧加重,咽喉部分存在充血现象,鼻塞流涕症状未得到缓解;有效指患儿经治疗体温大幅下降,咽喉部充血以及鼻塞流涕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显效指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咽喉部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完全消失。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78%,而对照组仅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见表1。另外,观察组的平均退烧时间为(15.45±3.14)h,对照组为(30.28±3.74)h,对照组在体温恢复速度上明显慢于观察组,且P<0.05。

3.讨论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充血、鼻塞流涕、高热不退等症状[4-5]。一般来说,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为药物治疗法,包括静脉注射、药物服用以及药物雾化治疗等。本研究通过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干扰素雾化法进行治疗,发现该方法对减轻患儿咽部充血、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具有良好疗效,且快速降低患儿体温至正常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来,使用干扰素雾化治疗法的观察组患儿的退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适量的干扰素在病毒抑制方面具有良好疗效,高频雾化有助于帮助患儿在短时间内减轻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烧高热症状,从而促进患儿呼吸道功能的恢复进程。另外,从治疗的有效性情况看来,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判定为有效的共44例,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P<0.05;可见,干扰素雾化的治疗方法通过高效的病毒抑制提高了患儿的细菌免疫力,使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缓解,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并加快其恢复进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干扰素雾化治疗法对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帮助患儿快速恢复正常体温以及正常的呼吸道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卢芬,潘晓,赵阳.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139.

[2]尹倩.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预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06):162.

[3]王淑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65-166.

[4]刘鹏.干扰素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1):91-93.

[5]彭凌云,邹秋莲,李迎春等.三种常规方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医学,2015,35(0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