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儿舞蹈的价值取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论少儿舞蹈的价值取向

闫安

闫安(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00)

摘要:少年儿童的舞蹈教育是我国进行素质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很好的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可以使得学前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而在进行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的时候,应该要遵循教育的价值取向,要以儿童为本,让学前儿童真正的喜欢上学前儿童舞蹈教育。

关键词:少儿舞蹈;天性;创作;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183-01

1.什么是少儿舞蹈

少儿舞蹈泛指由儿童表演的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儿童舞蹈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游乐性”应当是儿童舞蹈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点。

2.少儿舞蹈创作

童心、童趣是少儿舞蹈创作的两大要素。少儿舞蹈的创作者大多是成人,这也无可避免使少儿舞蹈创作出现技巧化与成人化问题。儿童本体决定了少儿舞蹈编导必须进行社会角色“转换”,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事物,触摸世界,抒发内心感受,以达到较为真切、生动地再现儿童五彩斑谰、绚丽多姿的童话世界。反映童真稚趣是少儿舞蹈创作选材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其次,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工作生活在祖国最年轻、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省会城市,长期和孩子们教与学的过程,感受了特区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巨变和辉煌成就,有必要借助少儿舞蹈这一形式来反映特区的改革开放,展现特区儿童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对这一片热土的关爱,所以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题材,也是少儿舞蹈创作选材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少儿舞蹈创作的价值取向

3.1注重童心童趣的塑造

儿童舞蹈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游乐性”应当是儿童舞蹈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点。少儿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玩耍和游戏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应当摆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才爱看,才能达到百跳不厌、百看不烦的地步。所以,在考虑舞蹈的题材时,应当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以用舞蹈所表现的、那些儿童们的游戏生活内容。

3.2注重形象性

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悉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3.3体现趣味性

3.3.1选材要体现趣味性

自然天成的童趣显得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纯、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取决于精心的选材。不同的年龄段的儿童,少儿舞蹈网,有不同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不同的喜爱和所关心的事物。这就给我们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有了极为宽广的余地。

儿童现实的生活,儿童所感兴趣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自然景物中的花鸟鱼虫、山水风雨,以及童话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编成舞蹈,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例如:儿童童话歌舞《大森林的音乐会》就属于综合性的作品,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时而歌,时而舞,时而对话,生动表演。而随着儿童舞蹈题材的扩展,舞蹈体裁和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多样化。

因此,儿童舞蹈除了我们常见的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和叙事性舞蹈(情节舞)外,少儿舞蹈培训,还应当多提倡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儿童舞蹈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3.3.2动作形态要体现趣味性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以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4.总结

为了祖国的未来、希望、明天——孩子。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少儿舞蹈工作教育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陈苗;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初谈[J];黄河之声;2015年02期.

[2]覃天伟;少儿舞蹈创作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2年04期.

[3]袁禾著;中国舞蹈[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J];北京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