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政治课堂美感素质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政治课堂美感素质教学

刘书芹

河北省大名县刘书芹056900

【摘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利用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教育优势,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堂素质学习。

【关键词】:电教媒体、政治课堂、美感、素质、

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近年来,电教媒体运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日渐普遍。以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教育优势,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初一思想政治“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

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二、利用电教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

在初二思想政治“奴隶社会科学文化成就”这一课的讲述中,为了使同学们对奴隶时代文化成就有形象直观地认识,我从激发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入手,用投影器放映了古希腊雕塑精品《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同学们掩饰不了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没有相应的审美底蕴,没有找到美感支点。我及时通过录像向同学们强调古希腊审美观点“美的表象呈现人的光辉”。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维纳斯的意义对历史而言不亚于《人权宣言》。”同学们了解维纳斯塑像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背景后面又重新注目于图片。我接着向同学们分析审美心理结构,美在于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在于残缺和完美的辩证,美不仅在于赏,而且在于想。维纳斯臂断了,残缺了,但却给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残缺的维纳斯在同学们审美心理中完善起来。我用录像播放了多组艺术家重塑双臂的维纳斯,冷峻的、沉思的、羞涩的、行动的……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心目中的维纳斯。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美感结构的分析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更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一,在美的情境中,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知识。

三、把“重教”变为“重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政治常识》教学中,讲述的知识很多,都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有密切关系。尽管教师讲课也联系实际,但仍以“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让学生充分利电视录像、录音、图片、报纸等搜集热点问题资料。然后开展评说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亮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分析、比较,将热点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方法,既能改变由教师代劳的旧的教学模式,又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到新颖,实际,有兴趣。

四、把“重记”变为“重思”,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深入地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逐渐培养起深刻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将会把所研究的问题引伸,开导学生探其实质,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讲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时,分别运用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多幅投影片,通过直观的形象对比,引导学生深思,达到真正认识二者本质不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相关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等形式的投影片,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五、把“重灌”变为“重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只有利用学生的注意规律及其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才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较好地实现政治课教学目的。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课时,正值邓小平同志刚刚逝世,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电视台各频道连续播放,为了说明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节选了纪录片中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片断,片中的解说词很清楚地说明了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冶港”的政策正是遵循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重大政治问题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