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绩效考核的建立与实施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供应室绩效考核的建立与实施效果评价

毛泽容张秀琼

毛泽容张秀琼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重庆400054)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绩效考核的建立,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力推进了医院优质护理的开展。方法: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建立绩效考核方案,组织学习方案,人人了解和掌握绩效考核的内容并实施考核。结果:员工工作态度转变,主动性明显增强,工作中自觉、自发,主动、积极,并不断学习供应室的相关标准、要求和制度、职责,工作质量提高,协作成为每个人的常态,临床满意度提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论:绩效考核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在供应室实施绩效考核,打破传统的大锅饭,有利于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供应室的管理上一个台阶,半年时间完成了复用物品的集中管理,在推进全院的优质护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室;绩效考核;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49-0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500张,2014年7月按照2009年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的要求对供应室进行改建完毕,流程布局合理,新增清洗消毒机一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一台、内镜清洗中心站一套等现代化设备;为了进一步落实“两规一标”,于8月份对手术室及临床各科的复用物品及敷料包由供应室逐步进行集中管理,供应室工作量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50%,但是工作人员没有增加,我科有工作人员13人,7名护士,一名护士长,2名消毒工人,3名外聘工人,平均年龄41.33岁。

2.方法

2.1成立考核小组,建立绩效考核方案

依照医院绩效考核整体方案,科室成立了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工会组长、群众代表两人共四人组成。首先学习医院的总体精神,再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由护士长拟定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小组开会讨论通过考核方案,具体如下:将绩效按100%进行分配,共分成四大块,职称20%,质量考核40%,岗位考核30%,服从安排和协作10%,用表格来说明:

其中职称系数的制定是遵循医院的标准;岗位系数是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难度和风险不同来制定;接收和包装1负责去污区和包装区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同时负责腔镜等精密贵重物品的清洗、包装;因此,岗位系数为1.1,其余岗位1.0;质量考核是从下收、接收、清洗、组配、包装、灭菌、发放、下送等环节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同时对质控组长、教学组长、院感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在工作中杜绝差错、加班、撰写论文等进行加分;服从科室安排和协作各5%。

2.2组织学习和实施方案

绩效考核小组通过考核方案,报医院绩效考核组审核通过,组织科室所有人员进行反复学习,理解和掌握绩效考核的宗旨、意义。从2014年9月正式实施,每周由质控小组至少组织检查一次工作质量,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同时邀请当日上班的任一人参与检查,检查到问题,由当事人和参与人签字认可,每月月底完成工作人员间的互评,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质量考核结果汇总,交绩效考核小组审核,如遇被考核人有异议,可在一周内申请复议,考核小组进行复议,实施半年来,效果明显。

3.结果

3.1绩效考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实行绩效考核后,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主动、积极,不拖拉,每天上班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主动学习相关标准要求、技能要求等等,结合标准,认真完成每一个细节,不等、不拖,在全院集中管理落实后,增加了一倍工作量,科室没有增加工作人员,仍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表1绩效考核实施前后工作质量和工作范畴的比较

考核内容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合格率集中管理率

实施前92.5%94.550%

实施后97.2%98.3100%

3.2绩效考核可以增强科室人员的协作,提高临床满意度每月月底护士长发放调查表,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协作精神的调查,督促每位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协助其它岗位工作,营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力地增加了团队精神,主动与临床沟通,满足临床需要,满意度由92%上升到98%。

4.讨论

绩效考核是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工作要求考核员工工作业绩的活动[1]。并且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其目的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认识到护理管理不仅仅是护理长的事情,而是与每一名员工每时每刻的工作相关,人人都是科室的主人。

绩效考核实施促进了护理质量提高,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3]。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方式,向工作主动、积极、认真的人员倾斜,体现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和依从性,从而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绩效考核的实施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做少做待遇没区别的惰性思想,所有人员改变工作态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握每一环节,每一项操作的标准,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自由化,有效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4],在全院实行复用物品的集中管理过程中,欣然接受,主动学习和沟通,半年时间完成了全院包括腔镜在内的复用物品集中管理,使供应室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集中管理,有效减少了临床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间,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有力推进了全院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勤,王峰,张亿琴.消毒供应中心绩效分配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50-351.

[2]石贞仙,徐建萍,谢仙萍等.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85.

[3]肖飞,段旭红,刘倩.洛阳市4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02).

[4]肖彩虹.供应室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2,(6):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