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程理念,回归教育本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践行新课程理念,回归教育本质

张浩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体会

◆张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大柳初级中学442500

我省积极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是加速我省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课外访万家”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更是顺应时代需要的民心工程。“课内比教学”与“课外访万家”活动是“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的延伸,更是“聚焦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同课异构”的技术创新,也是素质教育体制下“智育与德育”课题的大融合,同时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的迫切需要。

“昨天的家访顺利吗?”“这周你比武了没?”这已成为我们教师近期见面热聊的话题。赛课、家访这些老传统在新时期依然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

一、在“比教学”中收获

教师的才艺展示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才艺展示环节,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各尽所能地展示了自身水平,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中有美妙动听的歌声,有悠扬婉转的葫芦丝独奏,有行云流水般的简笔画表演,有活泼可爱的时装表演,还有神奇的魔术表演等,充分展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大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地经历着观察、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而且这些过程反反复复,是不断调整与改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实践过程,它能有效地带动教师自觉走出教育的误区。

二、在“访万家”中感悟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老传统焕发出了新魅力。学校要求:我们以家访为抓手,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素养。通过活动,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真正的教育是以情动人、以情暖人。就说“课外访万家”吧,家访前,要摸清家庭情况,设计“因家施访”方案;家访中,教师要态度谦和,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家访后,要填写家访手记,学校盖章验收,梳理情况,反馈交流。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听取家长对教育发展、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用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

家访到家,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尊重感。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度。一定把家访活动坚持下去,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家访帮扶架起了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得到了实惠。我们一线教师也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能力的提升,我们的教育对象也从中得到了关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作为普通的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平凡的,平凡得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凡得像长江里的一滴水,但我为自己能找到自己平凡的位置而快乐着。人生中可以追求的东西很多,每天能快乐地生活,我认为就是幸福的。学生和家长对你的理解、认可、肯定、支持是最宝贵的,里面包含着素不相识的能温暖人心的爱,它让人满足、快乐、自豪。

政府的关怀让我们寻访教育的源头,追求自身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家访很累,但我学到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相信我的同行们也和我一样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